沈阳建筑大学
中国
生活常用 高校

沈阳建筑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欢迎您:::

标签:

历史沿革/沈阳建筑大学

军工部时期(1948.4~1950.6)东北军工专门学校(1948.4-1949.12)军级建制沈阳兵工学院(1949.12-1950.6)军级建制
军事工业局时期(1950.6~1953.2)
军工局工业专门学校(1950.6-1950.7)师级建制东北兵工学校(1950.7-1950.10)师级建制东北兵工专门学校(1950.10-1953.2)师级建制
第二机械工业部时期(1953.2~1953.9)
土木建筑技术学校(1953.2-1953.9)
中央建筑工程部时期(1953.9~1958.5)
东北建筑工程学校(1953.9-1954.4)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沈阳建筑工程学校(1954.4-1955.5)建筑工程部沈阳建筑工程学校(1955.5-1956.7)建筑工程部沈阳建筑机械学校(1956.7-1958.5)
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时期(1951.2~1958.5)
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1951.2-195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材料工业部时期(1956.5~1958.5)
建筑材料工业部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1956.5-1958.5)
中央建筑工程部时期(1958.5~1977.7)
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1958.5-1959.7)沈阳建筑材料专科学校(1959.7-1962.8)沈阳建筑工业学校(1962.8-1973.9)辽宁省建筑工业学校(1973.9-1977.7)
沈阳市人民政府时期(1951.6~1956.5)
沈阳市技术干部学校(1951.6-1952.7)沈阳市工业技术学校(1952.7-1953.8)沈阳市工业学校(1953.8-1955.8)沈阳工业学校(1955.8-1956.5)
国家城市建设部时期(1956.5~1977.7)
城市建设部沈阳城市建设工程学校(1956.5-1958.8)辽宁省建设学院(1958.8-1964.4)辽宁建筑工程学校(1964.4-1973.9)辽宁省建筑工程学校(1973.9-1977.7)
国家建筑工程总局时期(1977.7~1984.7)
辽宁建工学院(1977.7-1979.11)辽宁建筑工程学院(1979.11-1984.7)
中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时期(1984.7~2000.2)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1984.7-2000.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时期(2000.2~至今)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2000.2-2004.5)沈阳建筑大学(2004.5-至今)经过恢复调整和改革,学校由一个单科性学院发展成为土建类学科专业齐全,以建筑规划、土木工程和城乡建设等主要专业为特色的、以工为主,兼有理文管理农法等学科的住建部直属的*一所重点大学。其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和工程管理等主干专业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家住建部的专业评估,标志着学校建筑土木类学科整体水平居于国内前列,部分学科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学术研究/沈阳建筑大学

科研成果

学校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为建设行业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先后获得*、省部级等各类科技奖励700余项,其*家科技进步奖和科技发明奖4项,在国际、国内各类建筑设计大赛中获奖20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1项,出版学术专著57部,发表学术论文5873篇,其中被SCI、EI等三大检索收录575篇。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等项目128项,科技总经费突破亿元。

 

省部级科研机构

机构类别
机构名称
主管单位
建设部重点实验室
建设部建筑生态物理技术重点实验室
国家建设部
建设部重点实验室
建设部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国家建设部
建设部重点实验室
建设部机械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
国家建设部
建设部重点实验室
建设部材料检测与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
国家建设部
建设部重点实验室
建设部建筑智能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
国家建设部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建筑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科技厅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新型建筑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科技厅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建筑生态物理技术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科技厅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数控机床主轴系统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科技厅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科技厅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控制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科技厅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城乡规划信息技术与生态预警实验室
辽宁省科技厅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教育厅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岩土与道路工程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教育厅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新型建筑材料制备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教育厅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机械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教育厅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市政与环境工程试验研究中心
辽宁省教育厅
辽宁省工程实验室
辽宁省高档石材数控加工装备与技术工程实验室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辽宁省异型高耸建筑工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辽宁省科技厅
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辽宁省异型石材数控加工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辽宁省科技厅
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辽宁省新型建筑材料制备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辽宁省科技厅
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辽宁省城镇区域生态构建与管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辽宁省科技厅
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方未公布
辽宁省科技厅
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方未公布
辽宁省科技厅

 

学术交流

学校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潮流,敞开胸襟、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合作和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工作,已与美国芝加哥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等29个国家和地区的53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签订了长期学术交流合作关系,与罗马尼亚特来西瓦尼亚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学校还是教育部批准的有权招收国内访问学者单位,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招收外国留学生单位,有百余名外国留学生在校深造。2012年,学校与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共同建立的孔子学院揭牌。

办学规模/沈阳建筑大学

学校设施

学校位于沈阳浑南新区,占地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现代化图书馆藏书157余万册。主校区规划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规划布局合理,建筑形式现代、质朴、简练,功能设施齐全。教学区为网格式、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庭院组合,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一座长达756米的亚洲*长廊将教学区、图书馆、实验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学校拥有开放式图书馆、国内首座建筑博物馆、多功能体育中心(包括:游泳馆、篮排球馆、乒乓球馆、体操馆、文娱馆)、方便快捷的校园数字信息化平台。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2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392人、硕士及以上学位667人,有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42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有3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2人,国家注册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规划师、造价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者114人,其中中组部千人计划人选、国家特聘教授以及辽宁省攀登学者、特聘教授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和全国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和省级教学名师12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及辽宁省创新团队6个,专职院士4人。形成了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富有活力的高水平创新型学科队伍。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赵唯坚(2010)
须颖(2012)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冯国会(2007)
张珂(2007)
李帼昌(2009)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吴玉厚(2011)
攀登学者
特聘教授
吴玉厚(2011)张伶伶(2011)赵唯坚(2012)
【全国优秀教师】
赵颖华(1998)陈伯超(2006)代岩岩(2009)
【建设部优秀教育工作者】
谭静文(1991)张福昌(1995)可增加
【辽宁省“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人选】
吴玉厚(2011)

 

学科建设

学校学科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农学、法学等门类。学校本科教育包括7个门类下24个二级类,共45种专业,省部级重点学科11个。学校现有土木工程、建筑学、机械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3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  15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95个二级硕士学科点,涵盖工、管、文、法、艺术等学科门类。学校有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工程、工程管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并涵盖建筑与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10个领域。学校目前有各类在校生19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2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600余人。沈阳建筑大学已呈现出文、理、工、经、管、法等多学科并举的学科格局。
特色专业

*特色专业
建筑学、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
辽宁省示范专业
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给水排水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管理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
*精品课程
土木工程材料(刘军)、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吴玉厚)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课程
《盛京宫殿建筑》(陈伯超)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教学团队
土木工程材料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刘军)、机械设计与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吴玉厚)、工程管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刘亚臣)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数控机床主轴系统团队(张珂)
*实验区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辽宁省教学团队
结构工程研究所教学团队、土木工程材料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机械设计与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工程管理系列课程教学团、岩土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建筑电气智能化教学团队、钢结构课程教学团队、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团队


建设部重点学科(5个)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所属学院
批准单位
081402
结构工程
土木工程学院
建设部
081403
市政工程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建设部
080502
材料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设部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交通与机械工程学院
建设部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建设部


辽宁省重点学科(6个)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所属学院
批准单位
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建筑与规划学院
辽宁省
081402
结构工程
土木工程学院
辽宁省
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
建筑与规划学院
辽宁省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交通与机械工程学院
辽宁省
080502
材料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省
081403
市政工程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辽宁省

 

办学成果/沈阳建筑大学

学校荣誉

学校校园获得国家“2008年*人居环境范例奖”。新校园的规划设计获得了建国以来全国300个建筑创作大奖之一。该校参与设计的“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教学楼区”获*建筑学会“建国六十周年建筑创作大奖”。

 

发展成果

“十一五”“十一五”以来,学校获得科技总经费5.54亿元,累计科研立项2917项,其*家和省部级900余项,106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家科技进步奖和科技发明奖4项。国家科技部下发《关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城市综合防灾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立项的通知》,由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节能研究院院长周静海教授主持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城市既有老旧建筑抗灾改造关键技术》榜上有名,获得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880万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中外文期刊1717种,馆藏图书156.71万册。2004年以来学生申请专利数年均超过百项,列辽宁省高校之首。学校有1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或科研、合作办学关系,是国家教育部选定的招收国内访问学者单位,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可以招收外国留学生学校。学校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十一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和省级教改立项近60项,教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余项。
“十一五”以来编写并出版教材、著作337部,教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56项。2005年、2008年连续2次被评为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入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近3年,学校以学科为龙头,汇聚一流人才,搭建了学科发展平台,取得多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学科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十二五”以来,学校新增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课题10项, 学校累计科技立项1400余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近4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科技发明奖2项,教师每年申请发明专利超过100项。2010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1年博士单位立项建设通过了中期检查;2012年,土木工程、建筑学、机械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在辽宁省“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绩效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圆满完成了博士单位立项建设最终验收工作。2012年,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该校有两个学科进入前十名,参评的15个一级学科取得优异成绩。
省部共建
省部共建以来,学校面向国家、行业和地方重大需求,重点围绕城市区域规划与小城镇建设、住房保障、绿色建筑、防灾减灾、节能减排、建筑施工等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科研渠道,承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新成效,成为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科技创新力量。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政府科技奖232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的数量在辽宁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2009年,学校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单位,被沈阳市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大户”称号。
研发机构、师资建设
学校先后成立了地铁研究院、村镇规划研究院、地域性建筑研究中心、建筑节能研究院、辽河治理研究院、沿海基础工程研究院等一批集研发、工程设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研发机构,承担或参与了大量有关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方面的研究、规划、设计、检测、监理与建设项目。学校在小城镇及村镇建设领域的科研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学校站在人才强校战略的高度,实施了“投资千万、荟萃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拔尖人才建设工程,形成了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富有活力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由建筑学团队带头人张伶伶教授牵头完成的“辽滨水城”等区域规划项目受到辽宁省政府的高度评价。

 

评价声誉

①在武书连《2011*大学评价》中,沈阳建筑大学以299.12分获教育部科学与技术奖第81名。②在2007-2009年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评估排名中,建筑学一级学科以64分获排名第13,人才培养获第9位。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以65分获排名27,人才培养获第20位。③在2010年度国家三大科技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统计排序位列第41名,与*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并列。④2011-2012年度住建部下发《关于公布高等学校土建学科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等六个专业教育评估结论的公告》(土建专业评估公告[2012]第1号):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和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估均取得A级,建筑学专业评估取得本科、硕士合格有效期均为7年的优异成绩;城市规划专业评估本科、硕士合格有效期均为6年,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合格有效期为8年。全国仅有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沈阳建筑大学6所高校,占参评院校的6.8%。⑤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沈阳建筑大学共有13个学科参评,2个学科排在前10位,3个学科排在前20位,其中,建筑学排在第9位。

序号
学科名称
排名
1
建筑学
9
2
城乡规划学
10
3
风景园林学
19
4
交通运输工程
22
5
土木工程
31
6
力学
32
7
设计学
49
8
机械工程
55
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9
10
材料科学与工程
68
11
软件工程
74
12
环境科学与工程
76
13
管理科学与工程
84

⑥2014年1月28日,辽宁省教育厅公布了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37个本科专业的综合评价结果,其中30个为工学专业,占参评专业总数的81%。各专业满分为110分。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工程排在*。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排在第二。

校园文化/沈阳建筑大学

在多年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精心设计校园文化、努力创新育人环境”的育人特色,以先进的校园文化为引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传承历史、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环境育人”为特征的校园文化,已经广为社会认同。学校建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景观100余处,其中“稻田景观”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国际设计大奖,“滚滚向前”雕塑获2008年度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奖。学校“雷锋庭院”被命名为辽宁省惟一的大学生学习雷锋基地,学校雷锋班连续两次被命名为辽宁省“雷锋号”称号,雷锋班历任班长曾分别于2005年3月学习雷锋纪念日及2009年5月来到学校,与广大师生共同推动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

 

校训

博学善建,厚德大成即博学多才,善于建设(伟业);厚德为本,大器集成(精美)。博学:源于《礼记·学记》篇,原文为“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其意为:博求学问而不知停止,脚踏实地做事而不知倦怠。鼓励师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和文化,要博学多才,要有博大宽容的胸怀,兼容并蓄。善建:源于《老子》(又名《道德经》)54章,原文为:“善建者不拔…”意为:善于创建伟业的志士,其意志是坚韧不拔,并能够靠其实现自身的理想。鼓励师生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厚德:源于《易经》坤卦中的《大象》篇。原文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意为:天地间有形之物,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地厚则无所不载,一个人的德(君子之德)应象大地那样厚道宽容,装载万物。鼓励师生要加强德行品质修养,树立美好的品德形象。大成:源于《老子》45章。原文为:“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整句之意为:完美的成品看上去好像有缺陷,但正是这样才不会存在应用的弊端。其实,就老子的整个思想体系来说,这里的“大成”,讲的是一种运筹帷幄的能力,即:无为而无不为,也是一种境界。大,是一种为人做事的境界。

 

校园环境/沈阳建筑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始建于1948年,是辽宁省惟一的一所以建筑土木为优势,工、管、理、文、农、法等学科门类交叉渗透的国内知名建筑大学。其总占地面积约125公顷,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新校区位于沈阳浑南新区,校内有40余处体现人文精神的景观,是野生与农艺、建筑美与园艺美、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有机结合的典范。

现任领导/沈阳建筑大学

党委书记吴玉厚
校长石铁矛
党委副书记王 强
副校长李成滨
副校长王宝令
纪委书记刘 娇

 

知名校友/沈阳建筑大学

专家学者(部分)
徐更光——爆炸理论与炸药应用技术专家,*工程院院士
庄茁——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党委书记
乔龄山——国家建材局情报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内建材情报界*一名“全国建材工业劳动模范”
赵庆良——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柳春光——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李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腾军——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徐利——*地质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宏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部长
张珂——“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沈阳建筑大学交通与机械学院院长[10]
吴玉厚——沈阳建筑大学党委书记,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博士生导师
刘军——沈阳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
王军——沈阳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
端木琳——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城市建设系主任
杜尚丰——*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国光——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员
刘箴——宁波大学博士生导师,副研究员
高雁鸣——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航空学院副书记、副院长
任为民——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江苏分院副院长
杜乐——*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导师
徐旬——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研究中心主任
赵方冉——民航机场工程研究基地副主任*民航大学教授
刘启明——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基金获得者,博士生导师,湖北省“彩虹学者”特聘教授
刘宏奎——*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985工程”(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兼首席教授
李玉霞——山东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郑友取——浙江科技学院副院长,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选

数据统计

数据评估

沈阳建筑大学浏览人数已经达到2.1K,如你需要查询该站的相关权重信息,可以点击"爱站数据""Chinaz数据"进入;以目前的网站数据参考,建议大家请以爱站数据为准,更多网站价值评估因素如:沈阳建筑大学的访问速度、搜索引擎收录以及索引量、用户体验等;当然要评估一个站的价值,最主要还是需要根据您自身的需求以及需要,一些确切的数据则需要找沈阳建筑大学的站长进行洽谈提供。如该站的IP、PV、跳出率等!

关于沈阳建筑大学特别声明

本站吾爱导航提供的沈阳建筑大学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吾爱导航实际控制,在2021年8月4日 上午11:47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吾爱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如果您觉得本站有用! 可以按Ctrl+D收藏,或设置成浏览器主页。
登陆账号,开启永久个人书签收藏同步和便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