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介绍假道灭虢是什么意思,以下是小编对假途灭虢怎么解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假途灭虢是什么意思
假途灭虢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假:借;途:道路;虢:古代小国名。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左传·僖公五年》记载:晋国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在灭 虢 后的回师途中,把虞国也灭了。后以“假途灭虢”泛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行灭亡对方之实的计谋。
在历史上,假道伐虢也经常为一些人所仿效,而成为强兼弱、大吞小过程中所惯用的策略手段。
假道伐虢是兵法三十六计的第二十四计。
36计的里的 假道伐虢是什么意思
假道伐虢指的是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
假道伐虢的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
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之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经过四个月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晋国所以能成功借道灭虢,关键就在于虞公贪受了晋国贿赂的玉璧与良马,而给其开了方便之门,结果便是唇亡而齿寒,虞随即也为晋所吞并。事后晋大夫荀息牵马操璧而还,对晋献公说了一句著名的话:“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言下之意是,璧马还在,虞公只是免费当了一下“财物管理员”。
扩展资料
与假道伐虢类似的典故:过河拆桥
刘备在长坂坡打了败仗,赵云找到冲散了的刘备的妻儿。曹操也追至长坂桥,见张飞胡须倒立,瞪着圆眼,手持长矛,立马桥上,心中害怕中计,不敢近前。张飞三声怒吼,吓死了曹操身边的夏侯杰。吓退了曹操百万雄兵。有诗赞曰:“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张飞下令将桥梁拆断,然后去追刘备。曹操退兵后派人打探,得知“张飞已拆断桥梁而去。”便命部下造浮桥三座,火速追击。
假途灭虢什么意思假途灭虢典故介绍
假途灭虢的意思是,以借路的名义消灭对方。在军事上是指,先利用甲消灭乙,最后在回过头连甲一起除掉。这个成语的典故发生在春秋时期,和晋国国君晋献公有关。当时晋献公想要吞并周边的两个小国,但这两个国家的关系不错,所以有大臣向晋献公献计,想要占领他们需要先离间他们之间的关系,先消灭一个,剩下一个自然也就好办了。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这段历史背景,一起来了解下吧。
公元前716年(鲁隐公七年),庄伯死,其子武公继位,他在公元前709年(鲁桓公三年)攻杀哀侯,接着又先后杀死小子侯和缗侯。公元前679年(鲁庄公十五年),晋缗侯被攻杀后,武公实际上已灭亡了原来大宗的公室,控制了整个晋国。他把晋公室的宝器都送给周王室。这时周桓王已死,周僖王受了晋武公的贿赂后,就正式封武公为晋侯,允许拥有一军的兵力,但仍是一个小国的规模,力量并不很强。从桓叔初封到武公攻杀缗侯受封为诸侯,经历了6年的斗争,晋国的小宗终于统治了晋国。
武公受封后两年就去世了,其子献公立。
晋献公,姬姓,名诡诸,晋武公之子,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在位26年。因其父活捉戎狄首领诡诸而得名。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尽灭富氏子弟及桓庄之族,巩固君位。奉行尊王政策,提高声望。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复采纳荀息假道伐虢之计,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献公鉴于桓叔族人力量强盛将危及国君地位,就让士棻设计把其子弟除掉。士棻先挑拨宗室子弟间的关系,让他们攻杀了宗室中最强的游氏之族。其后又在聚邑(今山西绛县东南之东箱城)筑城,把桓叔和庄伯的子孙都迁居到那里。不久,园献公亲自带领军队包围聚邑,又将他们全部消灭,可见统治阶级内部争权斗争的残酷。
晋献公消除了威胁他君位的势力后,就安心专力向外扩展了。
晋献公在公元前672年(鲁庄公二十年)灭掉骊戎(在今山西晋城沁水东)。公元前661年(鲁闵公元年)建立上下两军,扩大一倍军力,同年又灭掉耿(今山西河津县境汾水南)、霍(今山西霍县)、魏(今山西芮城县)三国,次年命太子申生进攻狄人东山皋落氏(在今曲沃东)。公元前658年(鲁僖公二年),献公命大夫里克、荀息率军进攻虢国,虢国就是前面提到的北虢。
虢国的北面是虞国(在今山西平陆县),是古公亶父之子虞仲的封国,晋国伐虢,虞国是必经之地。荀息知道虞君贪财,就让献公用屈地产的良马和乘棘出的好璧向虞君借路。虞君见了两种珍宝,不但同意借道,还答应配合晋国的军事行动。两国军队很快攻下虢国的重镇下阳(今山西平陆县东北)。
过了三年,晋国再次向虞借路伐虢国。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君不要借路,他说,虞虢两国相依为命,就像唇和齿一样“唇亡则齿寒”。但虞君不听宫之奇的,仍然同意借路。这次,晋军攻下虢都上阳(今河南陕县)灭了虢国。在回师的路上,果然顺手牵羊地把亳无防备的虞国也给灭了,虞君终于成了晋国的阶下囚。原来晋送虞的良马和璧又回到晋君手里。
晋灭了周围一系列国家,其疆域西到黄河与秦为界西南到三门峡一带,扼住了桃林关塞;南到晋豫交界处;东达太行山;北与戎狄相接。成了北方的大国。
晋献公称霸北方的历史典故中,两次对外作战形成了两个汉语成语典故:一是假途灭虢,二是唇亡齿寒。这两个典故也告诉了人们看问题要从长远出发,不能贪图小利忘记大义,以至于最后落得如害人又害己的虞国君主一样但是下场。
假道伐虢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出自《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虞以灭虢。』
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假途灭虢是什么意思
成 语 假途灭虢
拼 音:jiǎ tú miè guó
解 释:
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春秋初期,晋国传至献公,积极扩军,拓展疆土。晋献公为了夺取崤函要地,决定南下攻虢(国,都上阳,今河南陕县境),但虞(今山西平陆北)邻虢的北境,为晋攻魏的必经之途。晋献公害怕二国联合抗晋,遂采用大夫旬息各个击破之计,先向虞借道攻虢,再伺机灭虞。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晋献公派荀息携带美女、骏马等贵重礼品献给虞公,请求借道攻虢。虞公贪利,又被荀息花言巧语所迷惑,遂不听大臣劝阻,不但应允借道,还自愿作攻虢先锋。
当年夏,晋虞联军攻下虢国重镇下阳(今山西平陆境),使晋控制了虢虞之间的要道。二十二年,晋又故计重演向虞借道。宫之奇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明虢、虞地理相连,利害攸关,虢亡虞必亡,劝虞公绝不能答应借道。但虞公认为:晋、虞是同宗,不会相欺,拒不听劝。十月十七日,晋军围攻虢都上阳。十二月初一破城灭虢。后晋班师暂住虢国休整。晋军乘虞不备,发动突然袭击,俘虞公,灭其国。虢、虞亡国的惨痛教训,使后世加强了弱国联合抗击强国的思想。
这次战争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却揭示了军事斗争的一些重要规律,给后世留下重要的启示和教益。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假道灭虢是什么意思 假途灭虢怎么解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