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山歌》的原文是什么(夜归鹿门山歌什么体裁)

文章 2年前 (2022) 飞天叮当猫
426 0 0

大家好今天介绍《夜归鹿门山歌》的原文是什么,以下是小编对夜归鹿门歌译文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夜归鹿门山歌》的原文是什么(夜归鹿门山歌什么体裁)

夜归鹿门歌原文及全诗赏析

《夜归鹿门山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全诗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一二句写鱼梁洲渡头日暮十分喧闹,并以此衬托衬托诗人沉静和洒脱超俗的胸怀。三四句写人们归家,诗人去鹿门,写出了世人与诗人不同的归途。五六句写月光照耀,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最后两句写庞公隐居之所,岩壁门外,松径寂寥,只有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

原文及译文

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唐代: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译文

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

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忽然,仿佛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现在的栖身之地。

如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夜归鹿门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归鹿门山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译文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文学赏析

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第三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最后二句,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的全文

夜归鹿门山歌(1)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2)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3)
  忽到庞公栖隐处。(4)
  岩扉松径长寂寥,(5)
  唯有幽人自来去。(6)

  作品注释
  (1)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三十里。孟浩然曾长期在此隐居。
  (2)渔梁:沙洲名,在鹿门山的沔水中。
  喧:喧哗声。
  (3)开烟树:指鹿门山上的树被暮色笼罩,看不分明,在月光照耀下重新显现出来。
  (4)庞公:即庞德公,汉代末年的隐士。
  (5)岩扉松径:指岩壁当门,松林夹路。
  (6)幽人:隐者,这是指诗人自己。[1]

  作品赏析
  孟浩然的家在襄阳城南郊外,位于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叫“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很快就可以到达。汉代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出仕做官,携家人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在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不中,游历吴、越一带几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于是特意在鹿门山开辟一处住所。他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这首诗题名“夜归鹿门”,虽然有纪实之意,但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渔梁”是地名,诗人途经沔水口时可以望见渔梁渡头。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表现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读者的联想,表现了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和潇洒超脱的襟怀。三、四句就说世人回家,诗人自己却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他的隐逸志趣和恬然自得的心态。五、六句是写夜晚攀登鹿门山的山路,“鹿门月照开烟树”,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诗人恍然了。这种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到了忘乎所以的境界。末二句便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与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是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他的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前人说孟浩然的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这首七古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所以这首诗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也表现出了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1]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做官,又被称为“孟山人”。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早年有远大的抱负,在经历仕途困顿、痛苦失望之后,也能保持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的身份度过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考进士不中。他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让满座的人为之叹服。孟浩然一生的经历比较简单,他的诗歌创作的题材也不宽。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其中虽然有不少愤世嫉俗之词,但更多的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王孟”,他的作品虽然远不如王维诗歌的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后世编诗二卷。[2]

孟浩然 夜归鹿门山歌

《夜归鹿门山歌》

作者: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释:

1、渔梁:在襄阳东、离鹿门很近。
2、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译文:

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
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
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
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
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
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
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
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

赏析:

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三、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处。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译文及注释】
渔梁:地名,在河北省襄阳东。
鹿门:诗人当时所居的襄阳鹿门山。
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赏析】
先写渡口的喧闹,再写居所只有自己独来独去的幽静。因为东汉时的著名隐士庞德公也曾在这里住过,追慕和自照便自然地融为一体,浑然成篇。
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三、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处。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孟浩然诗集

孟浩然诗集

1、《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3、《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4、《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5、《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6、《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入峡寄弟》

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
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
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
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
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
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
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
泪沾明月峡,心断鶺鴒原。
离阔星难聚,秋深露已繁。
因君下南楚,书此示乡园。

8、《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
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
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
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
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
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
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

9、《大堤行寄万七》

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
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
携手今莫同,江花为谁发。

10、《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
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
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
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
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11、《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

我行适诸越,梦寐怀所欢。
久负独往愿,今来恣游盘。
台岭践磴石,耶溪溯林湍。
舍舟入香界,登阁憩旃檀。
晴山秦望近,春水镜湖宽。
远怀伫应接,卑位徒劳安。
白云日夕滞,沧海去来观。
故国眇天末,良朋在朝端。
迟尔同携手,何时方挂冠。

12、《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

所思在建业,欲往大江深。
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
心驰茅山洞,目极枫树林。
不见少微星,星霜劳夜吟。

13、《书怀贻京邑同好》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
礼袭遗训,趋庭沾末躬。
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
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
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
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
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14、《还山贻湛法师》

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
心迹罕兼遂,崎岖多在尘。
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
导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
烦恼业顿舍,山林情转殷。
朝来问疑义,夕话得清真。
墨妙称古绝,词华惊世人。
禅房闭虚静,花药连冬春。
平石藉琴砚,落泉洒衣巾。
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

15、《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16、《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

枳棘君尚栖,匏瓜吾岂系。
念离当夏首,漂泊指炎裔。
江海非堕游,田园失归计。
定山既早发,渔浦亦宵济。
泛泛随波澜,行行任舻枻。
故林日已远,群木坐成翳。
羽人在丹丘,吾亦从此逝。

17、《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
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
弃置乡园老,翻飞羽翼摧。
故人今在位,岐路莫迟回。

18、《送吴悦游韶阳》

五色怜凤雏,南飞适鹧鸪。
楚人不相识,何处求椅梧。
去去日千里,茫茫天一隅。
安能与斥鷃,决起但枪榆。

19、《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

朝乘汴河流,夕次谯县界。
幸值西风吹,得与故人会。
君学梅福隐,余从伯鸾迈。
别后能相思,浮云在吴会。

20、《送陈七赴西军》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赠孟浩然

李白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译文及注释】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
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
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
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1、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2、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3、卧松云:隐居。
4、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5、清芬:指美德。

【赏析】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李诗纬》)本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二联的笔墨了。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中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其次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中二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如由红颜写至白首,象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夜归鹿门山歌的作品原文

夜归鹿门山歌⑴
山寺钟鸣昼已昏⑵,渔梁渡头争渡喧⑶。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⑷。
鹿门月照开烟树⑸,忽到庞公栖隐处⑹。
岩扉松径长寂寥⑺,唯有幽人自来去⑻。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夜归鹿门山歌》的原文是什么 夜归鹿门歌译文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

版权声明:飞天叮当猫 发表于 2022年11月19日 下午5:44。
转载请注明:《夜归鹿门山歌》的原文是什么(夜归鹿门山歌什么体裁) | 吾爱导航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如果您觉得本站有用! 可以按Ctrl+D收藏,或设置成浏览器主页。
登陆账号,开启永久个人书签收藏同步和便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