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渡争渡出自何处(争渡争渡下一句是什么)

文章 2年前 (2022) 飞天叮当猫
200 0 0

大家好今天介绍争渡争渡出自何处,以下是小编对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画面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争渡争渡出自何处(争渡争渡下一句是什么)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出自于哪里呢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叫做《如梦令》是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写。

李清照出生于北宋盛世,文人辈出之时,父亲李格非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门下四学士之一,母亲也是名门之后。李清照自幼熟读诗文,才华横溢。情绪表达可能是世间最难的事。普通人就算是长篇大论,亦不能表达一二。诗人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用短短几字便能将个人情绪展示出来。特别是李清照,作为为数不多的女诗人之一,她表达情绪的能力却是登峰造极!

译文大意是:我时常想起,去溪边的亭子游玩,玩到太阳都下山了。喝得大醉都忘记了回家的路。等玩到尽兴天也黑了,划着小船回去,却进入藕花塘的深处。怎么出去呢?抢着划呀,抢着划呀,一不小心惊动了满滩的水鸟,都飞了起来。

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年轻时候的作品,写的是她常常难忘的一次溪边亭子的畅游趣事。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她潇洒豪放的风姿,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显得卓尔不群,朴实无华。

词中写的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虽然平淡,但自然而和谐,把我们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之中 。“常记”明确的表示追述,地点是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傍晚,作者酒醉饭饱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都认不出来了。“沉醉”二字点明了作者本人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反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兴致,不难看出,这一次愉快的游玩,给作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紧接写的“兴尽”这两句,就把这种意境递进了一层,兴尽了方才划船回去,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了作者当时游玩兴致很高,不想回去。而“误入”这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朴实,同前面的“不知归路”遥相呼应,显示了作者的忘情肆意的心态。

一连重复“争渡”这个词,两个“争渡 ”,表达了作者急于从迷途之中找寻出路的焦急心情,心如火燎。思量着怎样才能划出荷塘回家时,胡乱地滑动着小船,去寻找一条归路。正是由于“ 争渡”,忽然听到扑愣愣的一片响声,鸟都飞起来了。所以“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沙滩上的水鸟都吓飞了。到此,这首词戛然而止没有下文,言已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浮想联翩。

这首词,短短33字,却把李清照当年的美好时光完美描绘出来,一幅妙龄少女尽兴而归的画卷一气呵成。虽是讲少女酒兴而归,读起来却酣畅淋漓,无矫情做作之感,单纯的晶莹剔透。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是出自于谁的哪首诗

出自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争渡争渡误入藕花深处是哪首诗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译文二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译文三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注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
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是哪首诗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的词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全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释义:

1、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2、常记:长久记忆。溪亭:临水的亭台。

3、兴尽:尽了酒宴兴致。

4、藕花:荷花。

5、争:怎,怎么。

6、鸥鹭:泛指水鸟。

译文:

还记得那次在溪边亭中游玩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兴以后大家乘着夜色赶快掉转船头,却不料走错了路小船划进了藕花深处。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鸣鹭。

背景:

此为忆昔之词,非当时当地所作。李清照十八岁之前到汴京,二十四岁时,翁舅赵挺之被罢相,不久她便随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离开京城到了青州,也离开了与她有诗词唱和之谊的前辈晁补之、张耒等人。赵明诚是金石学家,“屏居”初年,李清照的创作雅兴,一度转移到与丈夫共同搜集、整理、勘校金石书籍方面。

所以此词当是作者结婚前后,居汴京时,回忆故乡往事而写成的,也就是词人十六七岁至二十三四岁之间的作品。细审作者行实,此词大致可系于她十六岁(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之时,是时她来到汴京不久,此词亦当是她的处女之作。

赏析:

词的开篇两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意思是说,还记得那次在溪边亭中游玩到日暮时分,因景色令人心醉以至于忘记了回家的路。首先,这两句点明了它是一首忆昔词,是李清照的一首记游赏之作。“沉醉”二字,可见当时景色的优美怡人,也可指李清照因为宴饮,醉得连回去的路都辨识不出。不管怎么说,它表达了李清照流连忘返的情致。

紧接着两句“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则紧承开篇两句中李清照流连忘返的游兴,并把这种游兴加深了一层。即游玩尽心以后,乘着夜色划船归去,却不料走错路划到了荷花丛的深处。“误入”一句,极其自然的就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凸显了李清照流连忘返的情致。词的这里,一个在荷花丛中摇荡扁舟游兴未尽的少女形象就描绘了出来。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争渡争渡出自何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画面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

版权声明:飞天叮当猫 发表于 2022年11月18日 上午6:56。
转载请注明:争渡争渡出自何处(争渡争渡下一句是什么) | 吾爱导航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如果您觉得本站有用! 可以按Ctrl+D收藏,或设置成浏览器主页。
登陆账号,开启永久个人书签收藏同步和便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