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介绍《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以下是小编对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郑人买履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是说有个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
扩展资料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郑人买履的道理是什么
郑人买履的道理是:做事要懂得变通,不能太死板,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灵活处理,尊重客观事实,不能把书本上的道理照搬到生活中。
我们许多寓言故事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大多数寓言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是蠢笨的,被讥讽、被挖苦的,因为他们的言语或者行动曾经闹出过笑话,是被世人视为另类或者蠢笨的。
但这个郑人也有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那就是他知道做事要有个标准,他想买鞋,就一定要量好尺码,凭尺码买鞋,这个尺码就是买鞋的标准。这是他值得肯定的地方。
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是先秦时的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鞋子。于是就先量好了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郑国人到集市上挑好了鞋子,却发现自己忘记带尺码了,于是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他再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他说,我宁愿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故事中的郑人只相信量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笑话,就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往往只懂死守教条而不知道变通,说话、办事、想问题,都爱从书本出发,而不从实际出发。
所以这个故事也是在讽刺那些恪守陈规、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在我们遇到事儿的时候,一定要随机应变,不要死守教条,这样才能成功。
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郑人买履告诉我们无论是说话、办事还是考虑问题,思想不能僵化,不能只从书本出发,不切实际,这样行动容易碰壁,要学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二、郑人买履原文和译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三、从郑人买履谈谈教学
《郑人买履》的寓言故事,讲述了忘记带鞋子尺码的郑人,最终没有买到鞋子的故事。看似简单的故事,却蕴含着大道理。买鞋子的时候,我们的确知道自己去试试鞋子,而不是单单记住自己的鞋码。但是,在遇到其他事情的时候,我们何尝不是在惦记着心中的鞋码,然后忘记自己亲身去尝试是否真的合适这双鞋子呢。
其实在教学中也是如此。对于一个教师而言,他有自身的成长阶段,在初期的时候,他需要积累很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以及如何对待不同的学生,这些都是被记录和被测量好的“鞋码”。我们上课,也就类似带着鞋码去找合适的鞋子。在前期的时候,没有什么不对的。对于一个新教师而言,他需要这些工具,需要这些“鞋码”,越详细越好,越专业越好。
对于新教师培训而言,前三个月,需要让一个新教师迅速熟悉教学职责和教学流程,因此提供详细的“鞋码”,就像一套完整且完善的产品使用说明书,可以让新老师迅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后期我们还可以继续教他们如何做好家长和学员的沟通,确保教学满意度直线上升,这些都是通过前期细化工作步骤和流程可以实现的。这一个阶段也是教师成长最快的时期,能够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并且能够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进一步在实践中验证这些知识是真理。
慢慢的,鞋码上的知识越来越多,教学却会慢慢走入瓶颈期。教师会开始疑惑,教学到底是什么?究竟应该如何教学生呢?学生又究竟应该如何学习呢?似乎还是有学不完的知识,学生的问题也是千奇百怪。作为教师,渴望每一个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我们都能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我们试图在撰写新的“鞋码”,但是这样真的就够了么,我想这是远远不够的。
教学的含义就是此时此刻此在的发生,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教学就在互动中发生了。那么,我们那些所谓的教学技巧和策略不正是像郑人写在纸上的“鞋码”一样么?我们坚信那些教学技巧和策略才是真实的,我们需要靠着它们去教育我们的学生,但是却忽略了教师去享受课堂,去看看是不是真的此时此地就在课堂上,并且与学生进行真实的课堂互动,而不是剧本的排练。
真正上好一堂课,反复的、充分的备课一定是必要的。但是带着自己的备课笔记,就能上好一节课吗?我想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在准备上课之前,我们对讲台下面的学生是有一定的预设的,按照大部分学生的接受水平准备了课程内容,设置了恰当的课程难度,也预想了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可能回答。所以,更多情况下,对于新老师而言,上课更加类似于一次表演,有剧本,反复排练,同时还需要学生一起配合,最终实现完美的演出。但是,怎么看,这场教学都像是一次剧场演出,因此我们需要抛开所谓的剧本,试试让自己沉浸在课堂,并且在课堂上去感受和聆听学生的个人需求。
需要始终保持警惕,我们对着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的身份是学生,没有错,但是他的最初身份是人,同样是人,那么就会有很多想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相互的,作为老师,也需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倾听学生的声音,并且据此修改我们的“备课笔记”,实现课堂的此时此地此在。老师被会被自己的身份给局限住,被自己所习得的教学技巧所限制住,然后不再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试想想,如果连一个教师自己本身都会被局限住,并且还不自知,如何去告诉学生打破个人思维局限,实现突破呢。怎么看都像是天方夜谭。
我想,教学中思想的碰撞就是教学的无限魅力所在。我喜欢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虽然,刚开始,面对他们的提问,满脑子想的都是,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没有答案,你记住就好。想那么多也没有用。或者是觉得,这个学生怎么那么不配合,跟我备课笔记上准备的提问不一致,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回答,陷入这样或者那样的窘境。但是,慢慢的,我变成了课堂的享受者,我喜欢他们天马行空的提问,然后跟他们一起探讨。在探讨过程中发现,有些涉及的知识是超出本节课学科内容的。但是,那也无妨。仔细想想,所谓学习,不就是各类知识都要知道么,最初对知识的分类,无非是希望条理清晰,便于学习,但是逐步细分下去的学科知识,也在限制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性。那么,我们为何不在自己课堂突破常规,讲所谓的更多的“课外的”或者“其他学科”的知识呢。
备课笔记不是没有用处,借助备课笔记,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毕竟有些规则是通用的。就像郑人的鞋码,量好的鞋码,与市场计算鞋码的规则一致,那么郑人是可以买到合适的鞋子的。忘记带尺码,那么并不代表无法买到鞋子,因为脚在自己身上,直接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就好了。就像教学一样,苏格拉底有产婆术,知识不是外部灌输得到的,这些知识本来就在你心中,启发式教学是相信人本身的能力和创造力的。教学也是如此,何须你如此教条的对着你的备课笔记,作为老师,你也可以抛开这一切,带着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和论述,就某个知识点展开讨论和学习。
回到郑人买履的故事中来,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一个时刻,变成郑人。因此,需要时常把这个故事拿出来提醒自己。没有尺码的帮助的时候,我们需要变成勇敢的郑人,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也许我们会很容易发现适合自己脚的鞋子,然后踏上一条通往未来的路。
;
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郑人买履》告诉我们做人做事不能墨守成规,依赖既定的规则与教条,要学会随机应变,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不能让僵化的教条限制我们的行动。做事要尊重客观事实,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行事,而非按照书本上写定的道理死板地按部就班。
郑人买履
韩非 〔先秦〕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个郑国人想要买鞋子,他首先用尺子度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携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欲:将要,想要。
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
先:首先,事先。
度(duó):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
而:顺承连词 意为然后
置: 放,搁在。(动词)
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他的,指郑人的。(代词)
坐:通“座”,座位。
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无论是说话、办事还是考虑问题,思想不能僵化,不能只从书本出发,不切实际,这样行动容易碰壁,要学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重点词汇:郑人买履
[成语解释]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典故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用尺子度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携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近义词]生搬硬套、死搬教条
[反义词]随机应变、见机行事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近义词:生搬硬套
[成语解释]生:生硬。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
[典故出处]马南邨《燕山夜话·不吃羊肉吃菜羹》:“有人背诵了几篇祭文,背得烂熟,到了考试的时候,题目是祝寿的,他居然生搬硬套地把祭文抄上去,弄得牛头不对马嘴。”
[近义词]生吞活剥、囫囵吞枣
[反义词]融会贯通、随机应变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现代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