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介绍刀杆节节日由来是什么,以下是小编对傈僳族刀杆节的由来简介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傈僳族刀杆节的由来
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先后使用过三种文字。一种是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拼音文字,一种是维西县农民创造的音节文字,还有一种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2006年5月20日,傈僳族刀杆节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傈僳族刀杆节的由来于一个传说:
明朝时候,朝廷派兵部尚书王骥来边疆安边设卡。王尚书到职后,体察边民的疾苦,积极帮助僳僳族人民发展生产,使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受到僳僳族人民的爱戴。后来,王尚书遭奸臣的诬告,被调回朝廷。在二月初八的洗尘宴上,王尚书被奸臣用毒酒害死。当这个不幸的消息传到僳僳山寨时,气得人们摩拳擦掌,为了给王尚书报仇,僳僳族人民决定将王尚书遇害的二月初八,定为操练武功的日子。
在僳僳族中,“刀杆节”的习俗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相传,明代外族入侵云南边疆,朝廷派出兵部尚书王骥带兵前往御敌。王骥到达滇西北后,依靠当地僳僳人民团结战斗,很快地驱逐了入侵者。二月初八,王骥奉旨回京,不幸在途中被奸臣害死。为了纪念这位反抗外族入侵的人物及在战斗中牺牲的人,僳僳族人民决定将这一天作为“刀杆节”,由此沿袭,逐渐形成一种传统的体育活动。
刀杆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刀杆节是什么节日
导读:刀杆节是什么节日?这是一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只在部分民族之间流行,说起这个节日特色习俗,你肯定也很想见识一下什么是“上刀山,下火海”。那么,刀杆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呢?和我一起去瞧瞧吧。
刀杆节是云南轮马山一带傈僳族的传统体育节日。相传明朝时期,兵部尚书王骥到边疆安边设卡,他体察边民的疾苦,积极帮助傈僳族发展生产,因此受到人们的爱戴。后来,王尚书被调回朝廷,在二月初八这天,被奸臣用毒酒害死。傈僳人民为了纪念他,将这一天定为“刀杆节”。
刀杆节活动有哪些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来到“刀杆节”会场,观看“上刀山,下火海”活动 。
几声火枪响过之后,首先七八名“香通”(上刀杆表演者)为众人表演“跳火 舞”。他们上身裸露,光着 脚,模仿各种禽兽动作,在一堆一堆烧红的木炭上,来回跳动,还不时抓炭火在身上揩抹,圆浑的火球在手中 翻滚、搓揉,而他们却毫不在意。经过火的洗礼,意味 着在新的一年里消除各种灾难。
会场中央,矗立着二根约20米长的粗大木杆,木 杆上绑有36 把锋利的长刀,刀口向上,银光闪闪,形成一架高得让人生畏的刀梯。就在人们敬畏担忧之时,上刀杆必不可少的祭祀开始了,几个穿着红衣裳,头戴红 包头,光着脚的勇士,健步来到刀杆下,跪在一幅古 代武将画像前,然后双手举杯过头,口中念念有词,接 着将酒一饮而尽。然后,他们纵身跃起,轻盈敏捷地爬 上刀杆,双手握住刀口,双脚踩着刀刃,鱼贯而上。
最先爬上顶端的人,还要作高难度倒立动作,燃放 鞭炮。几千名观众仰首观望,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声。
这一古老而又奇特的“刀杆节”,已被有关部门正式定为僳僳族的传统体育活动。
刀杆节的来历
关于刀杆节的来历,傈僳人中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很久以前,汉族和傈僳族都是一母所生的兄弟,汉族大哥用石桩号定了一片土地,傈僳弟弟则用草绳围山,也号了一片土地。谁知后来一场山火烧过,石桩依旧,草绳则被烧得无影无踪了。傈僳弟弟认不出自己围的土地,只好来到边境的深山野岭。他们用弩弓猎取鸟兽,割取山蜂酿制蜂蜜,刀耕火种,种玉米为生……他们的日子本来就过得十分艰难,谁知后来又遭强虏侵犯边境,无力抵抗的傈僳人惨遭杀戮,生灵涂炭。
于是,朝廷派兵部尚书工骥率兵前往御敌,很快就驱逐了入侵者。为了安边固土,王尚书派人把那些躲入深山的傈僳人家迁于一处,聚居成村,传授内地先进的耕作技术和饲养牲畜、护育山林的方法,使傈僳人过上了有吃有穿的太平日子。
后来,奸臣上书禀奏皇帝,诬陷王尚书在边境组织边民练武,大有拥土自立、反叛朝廷之意。皇帝听信奸臣谗言,命令王尚书速回朝廷听候发落。就在农历二月初八这天,奸臣假意设宴为王尚书洗尘,却在酒里下了毒药,将王骥害死。
噩耗传到傈僳村寨后,男女老少无不捶胸顿足,义愤填膺。他们发誓要以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勇气,为王尚书报仇雪恨。从此以后,傈僳人便把二月初八这天定为自己民族的节日——刀杆节。
僳僳族人为什么要在每年二月初八这一天举行“刀杆节”
一、傈傈族过刀杆节的原因
傈傈族过刀杆节,意思就是爬刀节,就是云南省怒江傈傈族自治区,泸水县境内的傈傈族以及彝族的传统节日,是由祭祀明朝兵部尚书王骥,下火海上刀山的流程构成的。活动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或者是二月初八举行,过去的傈傈族在农户为免受灾难降临消灾避邪才举办的,每逢大年才举办,逢小年不举办。
二、刀杆节起源
唱歌跳舞,载歌载舞是刀杆节中最主要的习俗表演活动,他出现在山地农民翻山越岭的生活经验以及攀登负蔓的艰苦卓绝精神,同时也是民族传统习俗的活动,刀杆节相传是纪念一位对黎黎族重恩的古代汉族英雄, 他是一个好人,乐于助人,并且也为当时的年代做了很多的贡献。
当时这个人不仅好客并且也非常英勇,帮助了很多的老百姓,为了使边境民富兵强,他带领黎黎族青年也学习了练武,后来得到了当时的嘉奖,所以为此定了这天为刀杆节,并用唱歌跳舞这样的象征仪式来表达当地老百姓的报恩情感,所以定在每年的二月初八这天为当天的刀杆节,这天的人们会画漂亮的妆容,跳起舞唱起歌。
都感觉是傈傈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的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传上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的来到刀杆节会场。庆祝这个与国同庆的好日子。
傈僳族刀杆节有何习俗与由来
“刀杆节”,是云南边陲轮马山一带僳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时间是农历二月初八。刀杆节的来由有这样一个传说:明朝时候,朝廷派兵部尚书王骥来边疆安边设卡。工尚书到职后,体察边民的疾苦,积极帮助僳僳族人民发展生产,使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受到僳僳族人民的爱戴。后来,王尚书遭奸臣的诬告,被调回朝廷。在二月初八的洗尘宴上,王尚书被奸臣用毒酒害死。当这个不幸的消息传到僳僳山寨时,气得人们磨拳擦掌,为了给王尚书报仇。僳僳族人民决定将五尚书遇害的二月初八定为操练武功的日子。
每年这天,练武者苦练本领,传授先进功法。于是代代相传,形成刀杆节。节日这大,儿十里内外的僳僳族群众,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方八面汇集到羊肠河畔的刀杆场。在夜暮降临大地时,刀杆场上的里里外外燃起许多火堆。忽然,广场中央燃起的四个大火堆的熊熊烈火腾空而起,照射春满场的人群。接着鋩锣当当响,刀杆场上的人们互相拉起手来,围着明亮的火堆,跳起轻快的三弦舞。当场上四堆烈火燃得只剩下红红的火炭时,活动的主持者宣布\"跳火海\"开始。这时,五个赤着双脚的骠勇汉子立即闯入场上的火海,在里面不停地弹跳,急促的脚步踩起无数的火花四处飞溅,好似飞逝的流星。
接着,闯火者以闪电般的速度,个个手棒通红的火炭,分别在脸上和身上擦洗,然后又让火球在他们手中飞炔地翻滚、搓揉。围观的群众时而欢快,时而紧张,时而赞叹,时而惊讶…迸进发出阵阵喝彩声。经过一阵紧张激烈的表演雌堆火炭被踩成碎粒,火焰已奄奄一息时,\"跳火海\"活动方告结束。第二天,刀杆场上竖起两根二十余米高的红花树杆,树间交叉着三十六把刀刃朝上的长刀。晌午时刻,欢乐的人群再次挤满广场。随着主持者一声令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昨晚\"跳火海\"的五名雾大头戴蓝布帽,身装大、红袍,赤脚冲至刀杆树下,各自斟满一杯壮胆酒一饮而尽。随即纵身跳上刀杆,双手紧抓上层的刀面,赤脚斜踩于下层锋利的刀刃上,运用平时练就的气功本领撑着脚掌,手脚交替,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当勇士们登上高高的杆顶时,场上簇拥的观众,个个瞠目结舌,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僳僳族人为什么要在每年二月初八这一天举行“刀杆节”
刀杆节是为了祭奠在古时候过他们族人性命的一位贵人,他就是兵部尚书王骥,就因为这位好心的尚书大人帮他们赶走了敌人,还教会了他们习武练勇,从而给自己带来了杀生之锅,后来僳僳族人为了感恩他的帮助,就把二月初八他的忌日定为了刀杆节,也是为了让后人记住这位恩人。
僳僳族很看重酒文化,而且他们那边的人性格豪爽,待人热情,在这样一个节日当然少不了酒,酒被称为同心酒,也被称为双碑打,这是他们那边待客的最高礼节,喝同心酒时无论男女都要脸贴脸,嘴挨着嘴,让杯中酒同时喝到主人和客人的嘴里,表示自此以后我们心连心,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喝完酒就是上刀山,刀是真的刀,触线既断,在广阔的场地上,架着两根竹竿,还有72把钢刀,刀刃一律朝上,他们把这称为刀竿。大多数爬旗杆的人都是强壮的傈僳族人。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他们有了一项特殊的攀登极点的技能。,攀登者会在头上缠上红布,穿上红衣服,光着脚,绕着柱子跳舞之后,他们会光着脚跳上竿子,手里拿着刀,勇敢地在锋利的刀片往上走,当他们到达顶时,他们会做各种各样的高难度动作。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下火海了,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僳僳族人民会把栎柴点燃,点燃以后还会在里面扔大铁链子,等到栎柴烧完了之后,剩下的就只有红通通的木炭、红通通的铁链子,勇士们伴着阵阵锣鼓声和欢呼声赤手徒脚跳入火海,在火海中跳跃、翻滚,惊险无比,让人看得胆战心惊,除了以上这些重头戏还有其他很多节目,都是很有看头的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刀杆节节日由来是什么 傈僳族刀杆节的由来简介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