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介绍北京服装学院什么时候建立的,以下是小编对北京服装学院是几本大学的简称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北京服装学院是几本大学
北服全称为北京服装学院,是二本院校。北京服装学院1959年2月建校,原名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是由原纺织工业部建设的、以化学纤维高等教育为主的重点院校。1987年2月,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
学校目前设有9个全日制本科教学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语言文化学院、美术学院),以及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研究生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拥有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了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大批教师是在服装服饰材料、服装设计、服饰设计、服装服饰工程、产品设计、时尚商业、时尚管理、时尚传播等领域具备一流水平的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学者;
其中多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北京学者、市级百千万人才工程、长城学者培养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十佳设计师等。
来源:北京服装学院——学校简介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北京服装学院是985还是211
都不是985,211大学名单没有北京服装设计学院。北京服装学院1959年2月建校,原名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
服装设计与工程是专业培养具备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工艺及服装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服装研究单位、服装行业管理部门及新闻出版机构等从事服装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经营管理、服装理论研究及宣传评论等职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有三个校区:樱花园校区、芍药居校区、牡丹园校区,另与昌平区北七家镇商务部培训中心联合办学共建北校区;
设有9个全日制本科教学学院,开设30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843人,全日制本科生6058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71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人。
来源:-北京服装学院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北京服装学院有几个校区
北京服装学院有三个校区:樱花园校区、芍药居校区、牡丹园校区,具体位置如下:
1、樱花园校区: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北口樱花东街甲2号
2、芍药居校区: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甲1号
3、牡丹园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29号
北京服装学院,是中国一所以服装命名,艺工为主,艺、工、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创新创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扩展资料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843人,其中教师总数562人。教师中有“北京市高创计划”教学名师2人,博士生校内导师7人,其中包括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市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十佳设计师在内的专任教师531人。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有设有9个全日制本科教学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语言文化学院、美术学院),2个教学部门(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来源:——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本吗
一、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本吗
北京服装学院不是一般大学,是二本大学,该校是中国一所以服装命名,艺工为主,艺、工、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二、北京服装学院王牌专业名单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服装设计与工程、轻化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艺术设计
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业设计、轻化工程、表演
北京重点建设学科
北京市重点建设一级学科(1个):纺织科学与工程
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3个):设计艺术学、艺术学、材料学
三、北京服装学院简介
北京服装学院1959年2月建校,原名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是由原纺织工业部建设的、以化学纤维高等教育为主的重点院校。1987年2月,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
学校目前设有9个全日制本科教学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语言文化学院、美术学院),以及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研究生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现有各类学生9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千余人。设有“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国家特殊需求博士项目,多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设计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是该学科中唯一达到B+及以上的市属高校,在2018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皆位列第六。有国家级、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近300个。建有全国“十佳”特色博物馆——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等功能于一体。
学校拥有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了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大批教师是在服装服饰材料、服装设计、服饰设计、服装服饰工程、产品设计、时尚商业、时尚管理、时尚传播等领域具备一流水平的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学者,其中多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北京学者、市级百千万人才工程、长城学者培养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十佳设计师等。积极聘请国际高端人才担任特聘教授,包括蒋士成、万立骏、俞建勇、王中林等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院士、国际纺织学会院士、美国康奈尔大学纺织与服装设计主任范金土教授,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副校长、伦敦时装学院院长FRANCES CORNER教授,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前副校长、中央圣马丁设计学院前院长JANE REPLAY教授,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原本科部主任WILLE WATER教授等国际知名专家,单霁翔、常沙娜、王受之、王亚蓉等知名学者,毛继鸿、陈野槐、郭培等知名设计师、企业家,聘请李春珂、文乾刚等十几位国家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为兼职导师,聘请原英国特伦特大学副校长兼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学院院长CAROL ANN PRIEST教授担任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院长,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著名主持人吴小莉担任时尚传播学院院长。
学校坚持“求是创新、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建设了中关村服饰时尚设计产业创新园,在我国时尚、设计产业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示范性、开拓性进展。积极服务纺织服装行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与北京西城、雄安容城、辽宁兴城、山东青岛、江苏昆山、浙江海宁、福建晋江、广东深圳以及内蒙古、新疆、西藏、山西、重庆等产业聚集地,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和中国动漫集团、华润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建立了多个产业园和校企研发机构。
学校设有多个教育部及北京市级科研机构,包括中国服饰文化研究院、中国时尚研究院、中国生活方式设计研究院、中国服饰科学技术研究院、全国中小学学生装(校服)研究中心、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数字与交互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服装工效与功能创新设计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首都服饰文化与服装产业研究基地、服装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市服装产业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纺织纳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服装学院服装安全研究检测中心等。
学校形成“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色现代服装时尚教育教学体系,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全面服务社会,成为行业产业发展和时尚设计、文化创意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创新高地。近些年,先后承担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群众游行方阵、2011年深圳大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2014年APEC领导人会议、2016年里约奥运会、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表演”、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等服装设计制作,以及有关行业系统具有特殊要求的服装设计,如神舟七、九、十、十一系列航天服饰及舱内用鞋设计制作、南北极科考队手表的设计研发等重要设计创新工作。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高质量圆满完成了群众游行方阵、民兵方队和联欢活动等相关的服装服饰设计任务,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当前,学校正积极服务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多项国家重大任务。
学校致力于现代生活方式设计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联合实施了“中华服饰文化研究工程”。“十三五”以来,教师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各类科研项目五百余项,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1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学生在各类国际、国内时尚重要赛事中处于领先地位,服装、服饰、珠宝、艺术等设计专业学生获得美国AOF国际大赛、“汉帛杯”国际设计大赛等国际、国家级金银奖百余项。服装表演专业独树一帜,多年来在国际国内模特大赛中成绩突出,获得一届世界小姐季军、两届世界小姐中国区总冠军,以及中国超模大赛等国际、国家级奖项冠亚军。
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立足首都,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始终位于服装高等教育的前沿。与包括伦敦艺术大学、纽约时装学院、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巴黎ESMOD高等国际时装设计学院、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澳大利亚皇家艺术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时尚院校在内的60余所大学,以及秘鲁出口和旅游促进委员会、波兰凯尔采市政府、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等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
学校独特的办学优势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有力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文化传承、文化传播,引领了人民的生活时尚、文明传承和文化创新,对我国服装、设计、时尚和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做出了独特的突出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学校坚持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服务”办学方向,面向纺织服装、时尚和文化创意产业,围绕国家发展战略,聚焦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坚持以艺术学为主,艺、工、文、经、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坚持服装引领、艺工融合,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国际一流时尚高校,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纺织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
北京服装学院是几本呢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一本、二本的概念。北京服装学院(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是中国一所以服装命名,艺工为主,艺、工、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创新创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始建于1959年2月,原名北京纺织工学院,隶属纺织工业部。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1987年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1998年由纺织工业部划转北京市为主管理。2017年4月,北京市环境与艺术学校整体并入北京服装学院,同时撤销北京市环境与艺术学校建制。
截至2022年6月,学校设有一校三址,与昌平区北七家镇商务部培训中心联合办学共建北校区;设有9个全日制本科教学学院,开设31个本科专业,辅修学位(双学位)3个,第二学士学位2个;有教职工892人,专任教师645人,全日制本硕博在校生7525人,其中本科生6197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328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892人,专任教师645人。高级职称323人,其中正高职称96人,占教师总数的14.9%,副高职称227人,占教师总数的35.2%。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591人,占教师总数的91.6%,其中博士学位教师185人,占教师总数的28.7%。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北京高等学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7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3人。 2020年10月24日,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创新教学团队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刘瑞璞、赵国梁、郑嵘、安佳、王越平、詹凯、王群山
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邵新艳等
北京高等学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基于设计责任感培养的环境设计系本科育人团队(2019年)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设有9个全日制本科教学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语言文化学院、美术学院),2个教学部门(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开设31个本科专业,辅修学位(双学位)3个,第二学士学位2个。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14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专业获批“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市特色专业9个,北京市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个,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级教学示范中心2个,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3个,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9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5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8门校级精品课程;有17部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入选北京市精品教材。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轻化工程专业通过英国纺织化学家协会(SDC)国际认证,会计学专业通过澳洲会计师公会认证。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服装设计与工程、轻化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艺术设计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工业设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艺工融合应用型现代服装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服装服饰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爱慕内衣有限公司艺术学实践教育基地
北京市特色专业: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业设计、轻化工程、表演等
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服装设计与工程、市场营销、公共艺术、国际经济与贸易、传播学、绘画
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服装材料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服装服饰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服-爱慕服装专业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服-新百丽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服-盛虹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教学成果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组织完成25项校级教改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2021年组织完成29个“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遴选推荐工作;遴选推荐“基于‘创业决策逻辑机制’的商科双创教育理论构建与教学创新”等14项成果申报“纺织之光”2021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最终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组织完成2021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审,评出14项获奖成果,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0项。
2021年,学校42支创新创业团队参加第20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其中“乐米纤维”团队获北京市一等奖,并入围国赛,3支项目获得北京市二等奖,7支项目团队获北京市三等奖。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6月,学校设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级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1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
重点学科
北京市重点建设一级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
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设计艺术学、艺术学、材料学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设计学
学位授予点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设计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艺术学理论、设计学、美术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艺术、国际商务、工程
科研机构
截至2022年6月,学校设有教育部研发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北京技术转移中心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首都科技条件平台1个,在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残联、北京冬奥组委会等指导下建设国家冬季运动服装装备研发中心、无障碍服装研究中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研发实验室等机构,设立服饰文化研究院、时尚研究院、生活方式研究院等机构。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6月,学校“十三五”以来,教师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各类科研项目110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3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获得授权专利20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40余项(含艺术作品)。
学术资源
学术刊物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在2004年、2008年连续两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国内外十多个著名数据库或文摘杂志列为固定收录刊源,其中包括《美国化学文摘CA》、《世界纺织文摘(WTA)》、《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纺织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等。
《艺术设计研究》(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有科学·艺术·时尚、理论前沿、服饰研究、艺术家与设计师、设计与文脉、学术立场和教学园地等栏目。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与近60所国际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连续获批国家留基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国际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参与国际时尚院校联盟(IFFTI)和国际艺术、设计和媒体院校联盟(CUMULUS)等平台活动,承办国际时尚院校联盟(IFFTI)年会,发起国际首饰设计高校联盟,主办高规格国际赛事、展览及论坛活动,获批“一带一路国家服饰文化高端人才培养基地项目”。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与中央美术学院、中央财经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4所部属高校合作开展双培计划,进行“3+1”模式中长期访学,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继续开展“1+2+1”模式、“2+1+1”模式的北京市级外培计划项目,与西班牙、瑞士开展暑期工作营形式的校级外培计划项目,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对口支援协议。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北京服装学院什么时候建立的 北京服装学院是几本大学的简称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