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俭示康》原文是什么(训俭示康的文言文翻译)

文章 2年前 (2022) 飞天叮当猫
590 0 0

大家好今天介绍《训俭示康》原文是什么,以下是小编对训俭示康文言文翻译节选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训俭示康》原文是什么(训俭示康的文言文翻译)

训俭示康原文即翻译

《训俭示康》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写的散文作品,全文如下: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

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 ,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qiu1)知其及祸:及戌(xū),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

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翻译:

我们家本来贫寒,世世代代都继承着清白的家风。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的生活,还在很小的时候,大人给我戴金银的首饰穿华丽的衣服,就马上因为感到害羞而放弃了。我二十岁中进士,在庆祝宴会上只有我不戴花。

同年劝我说:“皇上的赐予是不能违反的。”于是纔勉强戴一朵花。平常衣服仅仅要求遮羞御寒,食物仅仅要求填饱肚子,但是又不敢专门穿一些破烂衣服以求矫俗干名,只是依从我的本性而已。

很多人都以奢侈华迷为光荣,我内心只以节俭朴素为美德。很多人都嗤笑我顽固麤陋,我却不认为是缺点。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不逊也宁固”,还说“以约失之者鲜矣”,还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节俭为美德,现在人以节俭互相讥笑。嘻,真是奇妙!

近几年民风习俗更加走向奢侈华迷,一般跑腿的工作人员穿着打扮好像当大官的一样,农民也穿起了丝质的鞋子。我记得天圣年间,先公是群牧判官,有客人来总要备酒招待,或三行酒,或五行酒,最多也不超过七行酒。

酒要到集市上去买,果品也仅仅是梨、栗、枣、柿,菜肴也仅仅是肉干、肉酱、菜汤,器具也仅仅是瓷器、漆器。那时候士大夫家都是这样,相互也不认为有什麽不对。不但经常聚会,还相互之间经常送礼,虽然东西轻微,但是相互之间情谊深厚。

现在的士大夫家,如果酒不是按照宫廷的标准酿造的,果品不是从远方来的珍奇,食物不是非常繁多,器具不能摆满桌案,就不敢请朋友的聚会。

常常要用好几天来准备,然后才敢向人发请帖。如果有人不这样的话,就会有人抢着说他的不是,认为他太小气。所以不随俗倾倒的人太少了。啊,风俗败坏成这个样子,当官的人虽然没有能力禁止,但还忍心助长吗?

我还听说,过去李文靖公当宰相的时候,在封丘门里面修建住宅,厅堂前面仅仅能够让马转个身材。有人说太狭小了,李公笑着说:“住宅是要留给子孙的,这里做宰相的厅堂确实有点小,但是作为祭祀祖先的厅堂已经很宽敞了。”

参知政事鲁公做谏官的时候,真宗皇帝打发人紧急召见他,在一个小酒馆找见了他,离开酒家到真宗皇帝的大殿上,真宗皇帝问他从哪里来,他就如实回答。真宗皇帝说:“爱卿也是清高有名望的官员,怎么跑到小酒馆里去喝酒了?”

他回答说:“微臣家境贫困,有客人来,却没有多余的器具和菜肴、果品,所以就到酒馆里面招待他。”真宗皇帝因为他没有隐瞒,就更加敬重他。张文节做宰相的时候,自己的生活待遇跟在河阳作节度判官时一样。亲近的人劝他说:“您现在享受的俸禄也不少,而自己的待遇这么简约。

您虽然相信自己的清廉节约,外人很是讥笑您像公孙弘盖布被那样矫情虚伪。您应该稍微接受大家的意见。”张公感叹地说:“我现在的俸禄,就是我全家人都锦衣玉食,还操心有什麽不能够的呢?不过人的一般情况是,由过节俭的生活转入过奢侈的生活,容易;

由过奢侈的生活转入过节俭的生活,困难。我现在的俸禄难道能够永远拥有?生命难道能够永远存在?只要有一天和现在不一样了,家人已经习惯于奢侈的生活很久了,又不能一下子变得节俭,一定会流离失所。

哪里有我在位、离位、活着、死亡,家里永远和今天一样的?”啊,伟大的贤人所具有的深谋远虑,难道是平庸的人所能赶得上的!

御孙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就是“同”的意思。这句话是说有道德的人都是由节俭开始的。节俭的话就会寡欲,当官的人寡欲,就不会受物欲的控制,从而也就可以以此而正直地做人处事;普通人寡欲,就能够约束自己而花费有计划,更能够远离祸患而使家道殷实。

所以说:“俭,德之共也。”奢侈的话就会多欲,当官的人多欲的话,就会贪图荣华富贵,不走正道而很快地招致灾祸;普通人多欲的话,就会贪得无厌而胡作非为,致使家道败落而丧失性命;因此当官的话一定就会贪污受贿,做不了官居住在乡间一定就会偷盗。所以说:“侈,恶之大也。”

从前正考父用饘粥维持生活,孟僖子因此推知他的后代必出显达的人。季文子作为三朝元老,家人不穿丝质的衣服,马不吃粮食,同朝为官的人都认为他是忠臣。管仲日常的器具非常奢侈,住宅也非常豪华,孔子认为他的器量很小。

公叔文子请卫灵公吃饭,史鰌就知道他已接近灾祸了,他的儿子戌,果然因为富有而获罪,最终逃亡。何曾每天的吃喝要花掉很多钱,到他孙子辈的时候,就因为骄奢淫逸而家道倾颓。石崇因为奢侈华靡向人夸耀,最终也因为富有而被杀。

近世寇莱公富豪奢侈是当时最厉害的,但是因为功业大的缘故,没有人非议他,但是子孙习惯于他那种奢侈的家风,现在很多都已经很是穷困。

还有因为节俭而有好名声、因为奢侈而家道衰败的人很多很多,不能够全部说完,仅仅举出这几个人的例子,用来教育你。你并不是一个和周围的人没有关系的人,应当认真履行节俭,还应当用节俭来教育你的子孙,让他们了解祖辈们的家传习俗。

《训俭示康》原文以及翻译分别是什么

《训俭示康》原文:

宋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沽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日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其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在、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紘山粢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戍,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训俭示康的作品原文

训俭示康1
吾本寒家2,世以清白3相承。吾性不喜华靡4,自为乳儿5,长者6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7弃去之。二十忝科名8,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9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10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11;亦不敢服垢弊12以矫俗干名13,但顺吾性14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15为美。人皆嗤吾固陋16,吾不以为病17。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18。’又曰‘以约19失之者鲜20矣。’又曰‘士志于道21,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22与议23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24。嘻,异25哉!”
近岁26风俗尤为侈靡,走卒27类士服,农夫蹑丝履28。吾记天圣29中,先公为群牧30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31,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32,人不相非33也。会34数而礼勤35,物薄36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37,果、肴非远方珍异38,食非多品39,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40,然后敢发书41。苟或42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43。故不随俗靡44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45如是,居位者46虽不能禁,忍47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48前仅容旋马49,或言其太隘50。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51隘,为太祝奉礼52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53,既入,问其所来54,以实对55。上曰:“卿56为清望官57,奈何饮于酒肆58?”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59酒家觞之60。”上以无隐61,益62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63如为河阳掌书记64时,所亲65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66,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67。”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68,何患不能?顾69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70俭,必致失所71。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72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hóng)73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74,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75,可以直道而行76;小人77寡欲,则能谨身节用78,远罪丰家79。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80速祸81;小人多欲则多求82妄用83,败家丧身;是以居官84必贿85,居乡86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87必有达人88。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89。管仲镂簋90(guǐ)朱纮91(hóng),山节92藻棁93(zhuō),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94卫灵公,史鰌(qiū)知其及祸95;及戌(xū),果以富得罪96出亡97。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98倾家99。石崇以奢靡夸人100,卒101以此死东市102。近世寇莱公豪侈冠103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104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105,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106,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107身108当服行109,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训俭示康文言文阅读答案与阅读原文

《训俭示康》这是一篇训诫文,是司马光写给儿子的一篇 文章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 故事 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训俭示康》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训俭示康》阅读原文
  训俭示康①

  司马光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御孙②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③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⑤,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选自《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有删节)

  【注释】

  ①康:指司马康,司马光的儿子。②御孙: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③正考父饘粥:正考父,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孔子的远祖。饘,稠粥。粥,稀粥。④季文子相三君:季文子,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季孙行父。三君,指鲁文公、鲁宣公、鲁襄公。⑤服行:实行。
  《训俭示康》阅读题目
  小题1:对下列 句子 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吾不以为病病:疾病

  B.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非:不对

  C.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丰: 丰收

  D.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达:显达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作者“以俭素为美”的一组是( (3分

  ①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②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③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④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⑤夫俭则寡欲           ⑥聊举数人以训汝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中第一段多处引用孔子的话语,又把“古人”与“今人”对“俭” 的不同态度作对比,目的都是为了能更明确地提出论点。

  B.文中叙举“先公”宴客从俭之事,是以长辈的身分,从家风的角度进行正面教诲,娓娓而谈中尤显亲切,让人更易接受其主张。

  C.文章最后一段举正考父、季文子的例子是从正面说明“以俭立名”,举石崇、寇莱公的例子则是为了从反面说明“不俭”必“自败”。

  D.从这篇深入浅出的家训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光已敏锐地洞察到,一个人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将会影响到他事业的成功或失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3分)

  译文:

  (2)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3分)

  译文:
  《训俭示康》 阅读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1) 古人把节俭当作美德,现在的人却因为节俭而相互讥讽议论。( “以……为”、“乃”、 “诟病”各1分。)

《训俭示康》解释(六)(完)

【原文】昔正考父饘(zhān)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guǐ)朱纮(hóng),山节藻棁(zhuō),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qiū)知其及祸,及戌(xū),果以富得罪出亡。

【译文】 过去正考父用饘粥来维持生活,孟僖子因此推知他的后代必出显达的人。季文子辅佐鲁文公、宣公、襄公三君王时,他的小妾不穿绸衣,马不喂小米,当时有名望的人认为他忠于公室。管仲使用的器具上都精雕细刻着多种花纹,戴的帽子上缀着红红的帽带,住的房屋里,连斗拱上都刻绘着山岳图形,连梁上短柱都用精美的图案装饰着。孔子看不起他,认为他不是一个大才。公叔文子在家中宴请卫灵公,史鰌推知他必然会遭到祸患,到了他儿子公叔戌时,果然因家中豪富而获罪,以致逃亡在外。

解释一下这段话里的词语。

“正考父”是春秋时期的宋国大夫。他是孔子的远祖。他辅佐过宋国三代国君。关于他,有个故事:

他辅佐三代国君,为人谨慎。他为了教训子孙,特意在家庙铸了个鼎,上面刻字,写道:“我曾经三次被国君任命为上卿,每一次都是诚惶诚恐。第一次我是弯腰受命,第二次我是鞠躬受命,第三次我是俯下身子受命。平时我总是顺着墙根儿走路,生怕别人说我傲慢。尽管是这样,但也没有人看不起我或胆敢欺侮我。不论是煮稠粥还是熬稀粥,我都是在这一个鼎里,只要能糊口度日就满足了。”

“饘”,是稠粥,“粥”是稀粥。

“孟僖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名字叫仲孙貜(jué)。他觉得自己不懂得“礼”,就到处去学习。临死前跟儿子们说:‘’我这一生最佩服的人叫正考父,他一生辅佐三位君主,但从来不居功自傲,反而更加谦卑自律,生活俭朴。所以,他的后代就非常出息,比如孔子。你们要向孔子同志学习。‘’

“达人”,在这里是指通达事理的人。而现代流行语的“达人”,是指在某一领域非常专业,出类拔萃的人。

“季文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他共在鲁国执国政33年,辅佐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三代君主。《国语·鲁语》里说:季文子身居位高权重的鲁国上卿大夫,掌握国政和统兵之权,有自己的田邑,但是他的妻子儿女却没有一个人穿绸缎衣裳;他家里的马匹,只喂青草不喂粟米。孟献子的儿子仲孙很瞧不起季文子这种做法,于是就问季文子:“你身为鲁国之正卿大夫,可是你的妻子不穿丝绸衣服,你的马匹不用粟米饲养。难道你不怕国中百官耻笑你吝啬吗?难道你不顾及与诸侯交往时会影响鲁国的声誉吗?”季文子回答:“我当然也愿意穿绸衣、骑良马,可是,我看到国内老百姓吃粗粮穿破衣的还很多,我不能让全国父老姐妹粗饭破衣,而我家里的妻子儿女却过分讲究衣着饮食。我只听说人们具有高尚品德才是国家最大的荣誉,没听说过炫耀自己的美妾良马会给国家争光。”孟献子闻知,怒而将儿子仲孙幽禁了7天。受到管教的仲孙,改过前非,亦仿而学之。消息不胫而走,在季文子的倡导下,鲁国朝野出现了俭朴的风气,并为后世所传颂。

“管仲”,大家都知道,是春秋时期齐国宰相,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很有能力,但这个人非常讲究奢侈。他当了四十多年的相国,管仲富贵的可以和国君相比拟,他拥有设置华丽的三归台和国君的宴饮设备。这些设施和设备,绝对不是放在那儿好看的,可见管仲日常的生活是多么的奢侈。

“镂簋朱纮”,“镂”是雕刻。“簋”,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镂簋”就是在食器上雕刻花纹。“纮”古代冠冕上的带子。

“山节藻棁”,意思是古代天子的庙饰,‘’山节‘’,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棁‘’,画有藻文的梁上短柱。后用来形容居处豪华奢侈,越等僭(jiàn超越本分)礼。

“小器”,指小器皿,小器皿装不下什么大东西。所以指不大度,器量狭隘。

“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公叔文子,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这个人非常有钱,甚至比国君卫灵公还有钱。你有钱就好好呆着吧,别露富,更别得瑟,可他有一天上朝,跟卫灵公说:“我请你吃饭。”臣请君吃饭,看起来没什么呀,如果皇上幸临你家,你必须负责招待,或者皇上心血来潮,让你请客,你必须破费。可这位公叔文子主动请卫灵公吃饭,就有点儿显摆的意思了。他出来后,遇见了史鰌(就是子鱼),就跟史鰌说了这个事,史鰌一听,就说:“你摊上事儿了,摊上大事儿了,有可能宰祸及身了。”公孙文子急忙问为什么,史鰌说:“你特别有钱,而灵公特别贪婪,你这个人还好,比较谨慎,可你儿子公孙戌那个富二代,过于张扬,你这样做,很可能祸及子孙。”果然,公孙文子死后,卫灵公就驱逐了公孙戌,公孙戌只好逃到了鲁国。

【点评】 这一段,司马光用对比的例子,来证明节俭可以兴盛家业,也可以获得好名声;而奢侈或者炫富,不仅名声不好,还可能祸及子孙。

【原文】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译文】 何曾一天饮食要花去一万铜钱,到了他的孙子这一代就因为骄奢而家产荡尽。石崇以奢侈靡费的生活向人夸耀,最终因此而死于刑场。近代寇莱公豪华奢侈堪称第一,但因他的功劳业绩大,人们没有批评他,子孙习染他的这种家风,现在大多穷困了。其他因为节俭而树立名声,因为奢侈而自取灭亡的人还很多,不能一一列举,上面姑且举出几个人来教导你。你不仅仅自身应当实行节俭,还应当用它来教导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作风习俗。

解释一下这段话里的词语。

“何曾”,是西晋开国元勋,深受司马氏集团重用,拜官封侯。他生活非常奢侈,与其在意吃喝饮食。比如他在烹饪调味方面要求特别苛刻,平时吃饭比皇帝还讲究。皇帝举行国宴,何曾竟然不动筷子,认为御厨做的菜不如自己家的好吃。他每天用于饮食的钱超过万金,还是老觉得味道不好。

司马光说,何曾的子孙受其影响,骄奢淫逸,导致家道败亡。

“石崇”,西晋时期文学家、官员、富豪。他是历史上有名的炫富大咖。

他是怎么致富的呢?主要靠劫道。他在担任荆州刺史时,经常抢劫远行商客,取得巨额财物,从此巨富。关于石崇炫富的故事很多,下面介绍几个。

据《世说新语》等书载,石崇的厕所修建得华美绝伦,准备了各种的香水、香膏给客人洗手、抹脸。经常得有十多个女仆恭立侍候,一律穿着锦绣,打扮得艳丽夺目,列队侍候客人上厕所。客人上过了厕所,这些婢女要客人把身上原来穿的衣服脱下,侍候他们换上了新衣才让他们出去。凡上过厕所,衣服就不能再穿了,以致客人大多不好意思如厕。官员刘寔年轻时很贫穷,无论是骑马还是徒步外出,每到一处歇息,从不劳累主人,砍柴挑水都亲自动手。后来官当大了,仍是保持勤俭朴素的美德。有一次,他去石崇家拜访,上厕所时,见厕所里有绛色蚊帐、垫子、褥子等极讲究的陈设,还有婢女捧着香袋侍候,忙退出来,笑对石崇说:“我错进了你的内室。”石崇说:“那是厕所!”刘寔说:“我享受不了这个。”于是改进了别处的厕所。

石崇曾与贵戚晋武帝的舅父王恺以奢靡相比。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王恺用赤石脂涂墙壁,石崇便用花椒。晋武帝暗中帮助王恺,赐了他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枝条繁茂,树干四处延伸,世上很少有与他相当的。王恺把这棵珊瑚树拿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后,用铁制的如意击打珊瑚树,随手敲下去,珊瑚树立刻碎了。王恺之后感到很惋惜,又认为石崇是嫉妒自己的宝物,石崇说:“这不值得发怒,我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命令手下的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部拿出来,这些珊瑚树的高度有三尺四尺,树干枝条举世无双而且光耀夺目,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看了,露出失意的样子。

石崇每次请客饮酒,常让美人斟酒劝客。如果客人不喝酒,他就让侍卫把美人杀掉。一次丞相王导与大将军王敦一道去石崇家赴宴。王导向来不能喝酒,但怕石崇杀人,当美女行酒时只好勉强饮下。王敦却不买账,他原本倒是能喝酒,却硬拗着偏不喝。结果石崇斩了三个美人,他仍是不喝。王导责备王敦,王敦说:“他自己杀他家里的人,跟你有什么关系!”

石崇后来因得罪赵王司马伦而被杀,诛三族,没收家产。

“寇莱公”,就是北宋名相寇准。他坚持抵抗辽兵,反对朝廷南迁,终跟辽国订立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他作为朝臣,还是非常刚正率直的。

但是寇准在生活方面却比较奢侈,家里从来不点油灯,每天晚上,家里所有地方,都通宵点着巨大的蜡烛,厨房、厕所也不例外。

但是,因为这个寇老西儿功劳比较大,百姓心目中不愿意认为他是个贪官,所以,没有多少人非议他。

可是他的生活方式还是影响了他的子孙后代,以致家道败落。

【点评】 司马光所举的反面教材,还是为了训示司马康,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儿子,不仅你应该明白这个道理,还得言传身教,让你的后代也懂得“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就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孩子言传身教。司马光教育儿子还有一个故事:

当他看到儿子读书用指甲抓书页时,非常生气,认真地传授了他爱护书籍的经验与方法:读书前,先要把书桌擦干净,垫上桌布;读书时,要坐得端端正正;翻书页时,要先用右手拇指的侧面把书页的边缘托起,再用食指轻轻盖住以揭开一页。他还告诫儿子说:做生意的人要多积蓄一些本钱,读书人就应该好好爱护书籍。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训俭示康》原文是什么 训俭示康文言文翻译节选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

版权声明:飞天叮当猫 发表于 2022年11月11日 下午7:28。
转载请注明:《训俭示康》原文是什么(训俭示康的文言文翻译) | 吾爱导航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如果您觉得本站有用! 可以按Ctrl+D收藏,或设置成浏览器主页。
登陆账号,开启永久个人书签收藏同步和便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