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介绍重阳节登高的来历是什么,以下是小编对重阳节登高的来历是什么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重阳节登高的由来是什么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记载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又名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我国古代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月日并阳,两阳相重,两九相叠,故名\"重阳\",又名\"重九\"。汉末曹丕在《九月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 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推荐于 2019-10-26
查看全部2个回答
2020防腐木凉亭_最新报价+防腐木凉亭
值得一看的防腐木凉亭相关信息推荐
广润园艺专业生产防腐木凉亭,优质防腐木,价格经济实惠!广润防腐木凉亭不走形,不虫蛀,色泽高雅,手感滑润,来电咨询获取一手报价!
临朐县吕匣广润园艺景观制品厂广告
淄博 古建凉亭厂家-坚实耐用-按需制作
值得一看的凉亭相关信息推荐
古建凉亭厂家---按需定制直销,款式多样,做工精美,稳定性强,严格选材,坚固耐用,古建凉亭厂家厂家,送货上门,欢迎咨询
宿迁沁芳亭园林景观有限公司广告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重阳节登高的由来
重阳登高的由来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各地流传着许多关于重阳的风俗,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重阳登高。 我们的先人将重阳看作是吉祥、长寿的节日。由于“九”是从“一”开始的个数最高数,古人将“九”看作是吉祥、长久的“至数”、“阳数”,称农历九月为“阳月”,九日为“阳日”。九月九日恰是“至数”相遇,两阳重叠,故而得名“重阳”。 重阳节登高,一般认为始于东汉。据《续齐谐记》记载,东汉年间,汝南人桓景跟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这天,你家将有大祸临头,你必须立即回家,叫家人用茱萸系在臂上,举家登高。果然,九月九日这天,桓景家的家畜全部瘟死,而桓景家人听师言而得幸免。 从此以后,每年到了重阳节前夕,靠近山岭的人家为免遭天祸,便纷纷登山避邪。而居住在平原的百姓,由于无山可登,就在重阳这天,在自制的米粉糕上插上一面彩色三角旗,用“吃糕”代替“登高”,用三角旗代替“茱萸”,以示登高避邪之意。久而久之,重阳登高的习俗便沿袭下来。
190赞·5,606浏览2017-12-16
重阳节登高的由来是什么?
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 说法一:明《五杂咀》认为,重阳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古代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并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称九为“宜于长久”之数。 说法二: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点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此外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气温凉爽,适宜于登高望远。
10赞·129浏览2016-10-14
重阳节登高是什么意思?
34赞·11,884浏览2019-12-11
古代重阳节登高的起源是什么?
据说在东汉时,燕赵有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他早年父母双全,后来娶了妻子,妻子也给他生了几个孩子。不过父母、妻子和孩子再加上他,也是一大家子的人,这都要靠他一个人养活,因此生活过得非常的拮据。 桓景的日子虽然不算好,但无灾无难的时候,一家子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很快就来了。这一年,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有人病倒了。很快,桓景的妻子也染了病,整日躺在床上,不能动弹。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过,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他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他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 桓景为了救自己的妻子,决心去拜师学本领,想要战瘟魔,救活妻子,同时也可以为民除害。他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 桓景便请求邻居帮忙照顾他的妻子孩子,自己则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去了。 桓景到了东南山中,费长房收下了桓景,还给他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每日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起武来。 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他跟前说:“今年九月初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了。你可以回乡为民除害了,不过我要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你把这些给你的家乡父老们,让他们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等到九月初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桓景把茱萸叶子给每个人都分了一片,并告诉乡亲们要随身带着茱萸叶子,瘟魔就不敢近身了。 桓景又把菊花酒倒了出来,让每个人都喝了一口,因为师父告诉他,人若是喝了菊花酒,就不会再被染上瘟疫了。等桓景把乡亲们和家人都安排好,他就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在屋内等着瘟魔来时与他交战。 不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他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却也不见一个人。瘟魔觉得很是奇怪,他抬起头却望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 瘟魔很生气,他大吼一声窜到山下,只觉得菊花酒味很是刺鼻,还有茱萸叶子让他无法忍受。瘟魔不敢近前登高了,他就回身向村里走去。 没多久,瘟魔见到一个人正在家里端坐着,好像是在故意挑衅自己。瘟魔吼叫一声向前扑去。 桓景一见瘟魔扑来,他急忙舞剑迎战。因为桓景学得武艺,斗了几个回合之后,瘟魔战不过他,便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最终将瘟魔扎倒在了地上。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初九登高避祸和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了下去。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始过起了重阳节,同时也有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这是我国汉代道教关于重阳登高的一个神话故事,在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九日登高》中记载的,原文是这样的: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初九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做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高。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初九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在我国古代,九月初九重阳节时,人们登高、野宴、佩戴茱萸,历代相沿最后成为习俗。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王维在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人们就称这一天为“重阳”。 重阳节里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就是登高。人们在那一天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或者登高塔。 早在西汉时期《长安志》中就有汉代长安九月初九时,人们登高游玩观景的记载。 在晋代时,据史书《晋书》中《孟嘉传》中的记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子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间传为了佳话。 如隋唐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他所写的《千金方·月令》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
4赞·71浏览2020-01-01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意义和由来
2赞·427浏览2019-12-11
2020新生宝宝取名_起名大全_生辰起名_免费取名字
值得一看的重阳节相关信息推荐
qm.676app.top广告
读医是怎样一番体验?
跟内地一样,最开始学习的也是诊断学。医院临床技能学习中心设有很多诊室,装有摄像机,供学生参加SP考试
13条回答·272人在看
在家如何月入过万?
小哪吒
超省钱种草测评达人
关注
1,138播放
为什么六、七岁孩子学习新的汉字时,一到两个小时都记不住?
关注语文教学发展,解决语文学习困惑,我是小岛语文。有家长和我咨询:帮助一年级的孩子复习生字词,发现明
6条回答·231人在看
聊聊你有读书的习惯吗?最近又读了什么书,有哪些收获吧?
写作思路:按照自己的真实习惯来叙述,中午和晚上挤出一点儿时间来看书。读书如同与伟人交流,收获的是知识
19条回答·67人在看
离职是自己主动离职好,还是等公司辞退拿补偿金好点?
分具体情况:如果是正规公司,还是等公司辞退更好;如果是不正规的小企业,还是自己主动提离职更好。按照法
20条回答·1,997人在看
你会选择安稳一生还是愿意去流浪?
很佩服愿意去流浪的人,我是一般人,一般人都会选择安稳一生。
1,323条回答·8,255人在看
正在加载
评论
5
下一条回答
重阳节登高的传统是怎么来的
人们大多知道“重阳登高”的习俗,但很少知道这个“登高”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其实,重阳节“登高”习俗与“插茱萸”“饮菊花酒”习俗在来源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躲避瘟疫,或者说是为了驱邪避害。
这是有文献记载的。南朝梁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汉代的汝南人桓景,拜道士费长房为师,长年游学在外。有一次,费长房告诉恒景:“九月初九,你家人将遭遇瘟疫,你赶紧回家,让他们都制作红色香囊,在里面放入茱萸,绑在手臂上。全家人还要一起去登高,在山上饮菊花酒。这样才能躲过这次灾祸。桓景就按照费长房的吩咐,带领全家一起登高,来到山上,直到傍晚才返回家中。回到家中一看,家里的鸡狗牛羊都暴病而亡。费长房听说这事后就说:“这是它们代你们而死。”
这个故事看起来怪怪的,其实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瘟疫的恐惧与防范。试想一下,当人们面对瘟疫还没有有效的药物去对付时,唯一的办法就只有想方设法去躲避了。而“登高”就的确是古代人们躲避灾害的一个重要途径。至于插茱萸、饮菊花酒,那也是古人躲避灾害的一种办法。宋代时,就有人称茱萸为“辟邪翁”,称菊花为“延寿客”。
这个故事是有其现实背景的。东汉末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中原地区。这场瘟疫在当年被称为“伤寒”。从文献记录来看,此次伤寒起病突然,牛羊马等家畜是病毒的主要宿主。这或许就是桓景登高避疫故事中,那些家禽家畜暴亡情节的由来。
从汉代以来,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等习俗就传了下来。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就写到了这些习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下面附上《续齐谐记》的原文——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宜急去,令家人各做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高。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请注意原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说明了“登高饮酒”的习俗“盖始于此”。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
- 01
重阳节也被称为登高节,据说在重阳节的时候登高可以免灾避祸,所以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了下来。除此之外,重阳节登高还有辟邪气、祈福、感恩、采集、辞青等意。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重阳节的时候,人们都会有去登高望远的习俗。这个习俗主要来源于一个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 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 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此就有了九月初九登高躲避灾祸的风俗。
辟邪气之说
重阳节登高有辟邪气之说,古人认为重九之时,天气下降而地气上升,天地二气相交,不正之气弥漫。为避免接触不正之气,须登高山以避重九之邪气。加上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非常适合登高远望。
祈福和感恩
古代对山神有崇拜之情,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登山拜神以求吉祥。《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吉利之意
不过,也有说农历九月九日具有“宜于长久”的吉利之意。汉末曹丕在《九月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即登高会)。”因此,重阳登高、饮菊花酒、女子在手臂上系茱萸囊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登高采集
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
登高辞青
重阳节还是大自然中的节气之一,所以登高还有辞青的说法。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清代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敬畏之心
还有一种说法是登高其实是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在古代的时候,人民生活困难,大自然给许多人带来了生活的希望,山中生长的各种植物、隐栖的飞禽走兽以及潺潺溪流,使人类才得以生存繁衍。所以许多人都对大自然怀着一份敬畏之心。
关于重阳节登高的古诗精选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日登高 》唐/刘禹锡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 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九日登高 》唐/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唐/独孤及
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别愁。醉归无以赠,只奉万年酬。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唐/韦庄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 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唐/王绩
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沉醉东风 重九》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古代重阳节登高的起源是什么
据说在东汉时,燕赵有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他早年父母双全,后来娶了妻子,妻子也给他生了几个孩子。不过父母、妻子和孩子再加上他,也是一大家子的人,这都要靠他一个人养活,因此生活过得非常的拮据。
桓景的日子虽然不算好,但无灾无难的时候,一家子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很快就来了。这一年,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有人病倒了。很快,桓景的妻子也染了病,整日躺在床上,不能动弹。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过,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他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他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
桓景为了救自己的妻子,决心去拜师学本领,想要战瘟魔,救活妻子,同时也可以为民除害。他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
桓景便请求邻居帮忙照顾他的妻子孩子,自己则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去了。
桓景到了东南山中,费长房收下了桓景,还给他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每日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起武来。
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他跟前说:“今年九月初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了。你可以回乡为民除害了,不过我要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你把这些给你的家乡父老们,让他们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等到九月初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桓景把茱萸叶子给每个人都分了一片,并告诉乡亲们要随身带着茱萸叶子,瘟魔就不敢近身了。
桓景又把菊花酒倒了出来,让每个人都喝了一口,因为师父告诉他,人若是喝了菊花酒,就不会再被染上瘟疫了。等桓景把乡亲们和家人都安排好,他就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在屋内等着瘟魔来时与他交战。
不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他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却也不见一个人。瘟魔觉得很是奇怪,他抬起头却望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
瘟魔很生气,他大吼一声窜到山下,只觉得菊花酒味很是刺鼻,还有茱萸叶子让他无法忍受。瘟魔不敢近前登高了,他就回身向村里走去。
没多久,瘟魔见到一个人正在家里端坐着,好像是在故意挑衅自己。瘟魔吼叫一声向前扑去。
桓景一见瘟魔扑来,他急忙舞剑迎战。因为桓景学得武艺,斗了几个回合之后,瘟魔战不过他,便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最终将瘟魔扎倒在了地上。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初九登高避祸和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了下去。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始过起了重阳节,同时也有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这是我国汉代道教关于重阳登高的一个神话故事,在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九日登高》中记载的,原文是这样的: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初九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做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高。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初九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在我国古代,九月初九重阳节时,人们登高、野宴、佩戴茱萸,历代相沿最后成为习俗。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王维在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人们就称这一天为“重阳”。
重阳节里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就是登高。人们在那一天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或者登高塔。
早在西汉时期《长安志》中就有汉代长安九月初九时,人们登高游玩观景的记载。
在晋代时,据史书《晋书》中《孟嘉传》中的记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子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间传为了佳话。
如隋唐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他所写的《千金方·月令》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原因有哪些
导读: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九,新历时间一般是在10月份,而10月是旅游的好季节,因此一到重阳,大家会选择名山大川前去旅游,一为领略山河风光,一为重阳登高习俗。那么,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重阳节登高的原因有哪些呢?想知道就和我一起去探查下吧。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
重阳节登高是传统习俗,有登高辞青的说法。
重阳节登高辞青和清明节上山踏青具有呼应作用,重阳节时正值深秋,万木萧瑟、气候凉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在重阳节时还能看到一些绿色,之后天气逐渐转凉,气候由秋季气候向冬季气候转移,草木凋零,天气严寒,出门远足的机会会少很多,因此,重阳节是秋冬季节最适合出门爬山登高的时候了。
可以在重阳节带老人登高。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新陈代谢逐渐减慢,老人身体需要经常运动,从而提高代谢、有益于身体健康,重阳节的时候温度还比较舒服,可以带上家里的老人,一起去爬山登高、远眺山景,对于心情的舒缓、体质的增强都是具有益处的,而且,还可以增加亲子之间的交流,有益于家庭和睦。
重阳节登高的原因有哪些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重阳登高,人们为驱邪避祸而于九月初九这天爬山登高以辟邪延寿,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有一种说法是登高辟邪,在古代,有着重九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的说法。而古人们为了避免接触到邪气,所以才在九九这一天登高以避邪气。
还有一种说法是登高山祈福,据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在九九这一天登高山,也是一种表达人们敬畏崇拜和祈福的一种行为。
古代人们的很多食物大都来自采集和狩猎,而山林中生长的各种植物和动物得以让人类生存和繁衍。因此在古代,古人们对于山,特别是高山是有崇拜的。
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等,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
不过,九九一般正值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举家出游、登高望远在时令上是非常适宜的。因此,九九重阳节登高不仅有其文化传统,还具备符合如今的旅游潮流。
重阳节登高有什么意义
登高辟邪气
在我国的古代,有着重九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的说法。而古人们为了避免接触到邪气,所以才在九九这一天登高以避邪气。这一说法现在看实在有些不科学。不过,九九一般正值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举家出游、登高望远在时令上是非常适宜的。
登高山祈福
据《礼记·祭法》中有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古代人的生活环境比起现今要艰苦许多,最早时期人们的很多食物大都来自采集和狩猎,而山林中生长的各种植物和动物得以让人类生存和繁衍。因此在古代,古人们对于山,特别是高山是有崇拜的。因此在九九这一天登高山,也是一种表达人们敬畏崇拜和祈福的一种行为。
辞青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春季的踏青一说,实际上与之相对的还有秋季的辞青一说。据清代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阳节登高的来历是什么 重阳节登高的来历是什么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