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出自哪里(不孝有三是哪三件事)

文章 2年前 (2022) 飞天叮当猫
582 0 0

大家好今天介绍不孝有三出自哪里,以下是小编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原文是什么意思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不孝有三出自哪里(不孝有三是哪三件事)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哪里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不孝的表现有很多,但其中以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最大。意思并不是指没有生育后代是最大的不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原典出处是《孟子·离娄 上》。上下文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整句话的意思:中华民族的领导者先贤舜,在娶妻的时候,没有事先向父母进行汇报。这一做法被视为是没有做到一个后辈应有的本分。

但实际上舜娶妻,是在尧考察了舜的德行后,再决定把女儿嫁给他的。所以舜虽然没有预先禀告自己父母,但在有德行的君子眼中,舜的做法还是和向父母事先禀告了是一样的。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长期以来中国人对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存在着误解。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鼓励和规劝后辈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哪里﹖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

【原文】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译文】
孟子说:“不孝的情况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后代的罪过为最大.舜没有禀告父母就娶妻,为的就是怕没有后代。所以,君子认为他虽然没有禀告,但实际上和禀告了一样。”

赵岐《孟子注》补充说: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没有子孙后代去落实和宣扬祖宗的高尚德行,这是第三种不孝,就是孟子说的最大的不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哪里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
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白话问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
不孝有三,生不能养,死不能葬,葬不能祭。其中无后为葬不能祭祀里的。
--张红星
在原始宗法制时代孝有三个层面:其一,\"生,事之以礼\";其二,\"死,葬之以礼\";其三,在死后的漫长岁月,子子孙孙\"祭之以礼\".并进而得出结论,\"不孝有三\"应该是:生不敬顺,一不孝也;死不礼葬,二不孝也;无后绝祀,三不孝也!
听书讲古,经常能听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篇,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孟子并没有解释此“三”究竟是哪些。
虽然孟子没有明示,但是汉朝的经学家赵岐在注释这一篇的时候,给出了起码是他自己认为合理的答案,《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赵岐注云:
“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虽然孔孟是一道,但是孟子时代的儒家思想,已经较孔子时代的有一些进步了。从不孝的第一条“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就可以看出:在孔子时代,孝和忠的表现,就是表面上的顺从、唯唯诺诺,哪怕明知道长辈有错,也要认可,不能指出。
孔子《孝经》上说:“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而到了孟子时代,儒家思想已经开始反思,对于这种情况,孟子的儒家思想认为这就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即不孝。
对于第二条,也是与孔子时代的思想相背道。孔子的思想是认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如此看来,“无后”反而排在第三位,并不是什么真正的“为大”。我们可以通过孔、孟儒家思想的发展,看出“不孝”定义的发展。当然,孟子的 《离娄上》也好,孔子的《孝经》也好,其所宣扬的孝道,是中国历来所宣扬的崇高思想品德之一。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哪里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语出《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其意为,不孝的表现有三种,其中以断绝后嗣这一点的罪过最大,舜没有禀告父母就娶妻,是怕没有后嗣,所以君子认为舜虽然没有禀告,也是相当于禀告父母了。关于“不孝有三”,《十三经注疏》中汉代经学家赵岐的解释为:“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家族的绵延与继嗣的格外重视。在古时,孝的内容不仅有“生之以养”和“死之以葬”,而且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对于父母和先祖的祭祀的延续,而这种延续必然要以后嗣的承继不绝来实现,如果没有后人,相当于断了祭奉祖先的香火,这是一种大不孝。这种观念在当代不少中国人的心中仍然有着极深的影响。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处

01
不孝有三中第一件不孝是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第二不孝则是指家境贫穷,父母双亲都已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第三不孝是一味的顺从父母,父母有错也不指出来劝说,陷入父母于不义之中。
不孝有三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话。即不能事亲(孝养父母、爱护家人),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义行事),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是三不孝。
第一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出自《孟子·离娄上》,古时不取娶妻,不生子是最大的不孝,位于不孝之首。相传舜帝的父母不贤,让到了适年结婚的舜帝一直单身,后来舜帝自己私下取妻,在结婚时并没有告知父母。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评价舜不告而娶,只是为无后也。
不孝有三中的第二条,按现代话来说要孝养父母、爱护家人,自己去工作赚钱,不要做啃老族,要能经济独立,能赡养老人,还要爱护家人。对于不工作,只依靠父母的那种人,不能让父母老有所依的人就是不孝。
不孝有三中的第三条,意思很清楚,父母有时也会犯错,对待父母的错误要指出来,不能愚孝,愚孝陷家人于不义,也是不孝的行为。孝要以身作则,要付诸于行动,不能光用嘴去说,要理解父母、能多陪家人,用以实际行动来诠释孝道。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不孝有三出自哪里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原文是什么意思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

版权声明:飞天叮当猫 发表于 2022年11月5日 上午9:28。
转载请注明:不孝有三出自哪里(不孝有三是哪三件事) | 吾爱导航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如果您觉得本站有用! 可以按Ctrl+D收藏,或设置成浏览器主页。
登陆账号,开启永久个人书签收藏同步和便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