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二时半怎么说(中午12点在古代怎么说)

文章 2年前 (2022) 飞天叮当猫
522 0 0

大家好今天介绍古代十二时半怎么说,以下是小编对中午12点在古代怎么说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古代十二时半怎么说(中午12点在古代怎么说)

古代怎么表示晚上12点半

  • 古代将晚上12点半称“子时六刻”。

  • 古代计时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作为时间。子时即是夜里十一到一点,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

古代的12点怎么说

古代中午12点是午时,又名日中、日正、中午等;晚上12点是子时,又称为三更、夜半、子夜、中夜。

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中午12点是午正,晚上12点就是子正。

配合古代用漏壶计时的单位“刻”,中午12点相当于午时四刻,晚上12点是子时四刻。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

所以“午时四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 57.6分。

古代是通过日晷与漏壶计时的,普通人家当然是没有这些的,旧时夜间每到一更,由更夫巡夜打梆子或敲锣报时。打更是古代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更夫也俗称打更的。提醒人们现在是什么时候(时间)。

旧时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19点-21点,戌时一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21点-23点,亥时二更,关门关窗,防偷防盗;

23点-1点, 子时三更,平安无事;

1点-3点, 丑时四更,天寒地冻;

3点-5点, 寅时五更,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来源:——时辰

来源:——更夫(职业)

来源:——打更 (古代中国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

古代十二时辰怎么说

中午:11~13点 下午:13~15点 晚上:19~21点。

更明确的划分可分为:早晨7-9点.上午9-11点.中午11-13点.下午13-15点.傍晚15-17点.黄昏17-19点.晚上19-21点.深夜21-23点.子夜23-1点。

都是以现在24小时制北京时间计时,是全国的标准时刻划分。

24时制与十二时辰:

1、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2、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3、在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制里,晚上又被划分为五更,一更为戌时(19:00-21:00)、二更为亥时(21:00-23:00)、三更为子时(23:00-01:00)、四更为丑时(01:00-03:00)、五更为寅时(03:00-05:00)。

以上内容参考:-时辰

古代12时辰怎么说

LZ应该没有日历: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 昼夜时辰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称为“太阳日”,昼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阳之地面为昼 ,背阳地面则为夜。春分以后,日照北半球渐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昼长,南半球则相反 ;秋分以后,日照南半球渐多,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乃相反。 昼夜的划分方法 中国传统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昼夜,以子,丑,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来表示,每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下四刻。这样,每个时辰相 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如巳时相当于9时到11时。那时候,白天靠测量太阳的影子,夜晚 用漏壶(计时工具)滴水测时。但这不是最早的测时法。在这以前,如下表的俗称所反 映的情况。表内的俗称,是指十二时辰在古代的一种通俗叫法。这种俗称,就是中国古 人借助一些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来计时的。“鸡鸣”“人定”,借助于半夜鸡叫和人入 夜睡觉的特征。“食时”“晡时”,借助吃饭时刻表示时间。古人一日两餐,早饭在日 出以后,隅中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食时”;晚饭在“日昳(太阳偏西)以后,日 入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晡时”。其余八个时间以太阳位置为主要特征来命名的。 由于季节的不同,具体的时间差竟达两小时,因此后来被十二地支计时所替代。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报更(又叫打更)的计时法。把夜间分为五更:相当于现代的 晚上7点到9点为一更,9点到11点为二更,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凌晨1点到3点为四更 ,凌晨3点到5点为五更。 在欧美国家,以一昼夜分为24小时,每小时分为四刻,又可分为60分,每分为60秒 计算。由于计时器即钟表仅有12小时,只合一昼夜之半,于是以上午下午来辨别,以夜 12时(下午24时)正,为0时,夜(上午)1时为1时,以正午12时为12时,下午1时为13 时,下午6时为18时,下午11时为23时。 昼夜的起讫时间,有两种不同的算法,欧美的24小时自0时算起,即自夜12时起算。 在夜12时以前为前一日,夜12时以后为次日。

古时的十二时辰怎么说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按子、丑、寅、卯、辰、巳、午、马、未、申、酉、戌、亥依次递推。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十二时半怎么说 中午12点在古代怎么说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

古代十二时半怎么说

版权声明:飞天叮当猫 发表于 2022年10月10日 下午10:01。
转载请注明:古代十二时半怎么说(中午12点在古代怎么说) | 吾爱导航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如果您觉得本站有用! 可以按Ctrl+D收藏,或设置成浏览器主页。
登陆账号,开启永久个人书签收藏同步和便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