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介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出自哪里,以下是小编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来历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出自哪儿有何历史典故
说到“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个成语,大家一定相当熟悉,《左传》里的原话是“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出处。后来“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演变成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现在用它来表示欲加害于人,即使无过错,鸡蛋里挑骨头等等,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话说春秋时期,晋国晋献公在位时,最宠信一个叫骊姬的妃子。当时,晋国已经有太子申生。可骊姬这个娘娘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当国君,以后好颐养天年,当然主要还是为了权力的诱惑,于是乎她千方百计地陷害这位太子爷申生,当然这个申生也不争气居然自杀身亡,都不给这个娘娘惹点麻烦,他的两个哥哥就更不争气了,重耳和夷吾逃亡国外。
后来,晋献公病重,升天,临终前嘱咐最信任的大夫荀息好好辅佐奚齐当国君。荀息答应了。可是他的使命有点不好完成啊,甚至为此还搭上了性命。晋献公一死,晋国一片混乱。有一个名叫里克的大夫,他原来是太子申生的旧臣,想为申生报仇。奚齐登上君位不久,他就找到机会把奚齐给杀了。荀息只好又立了奚齐的弟弟卓子当国君,可是很快,里克又把卓子杀了,荀息也被逼自杀。话说这古代国王还真好杀。这时候,流亡秦国的夷吾回国当上了国君,这就是晋惠公。
晋惠公刚当上国君,就想杀掉里克。他对里克说:“你杀掉了两个国君和一个大夫,我如果不杀你,别人就不会服我。你受死吧。”没想到里克不但不害怕,还冷笑着说:“如果我不杀他们,能轮到你来当这个国君吗?你既然已经打定主意把罪名加到我头上,还怕找不到理由吗?”(原文是:“欲加之罪,其无辞乎?”)于是他自己扑到剑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个词产于帝王,最终貌似被帝王类豪杰用的次数也是最多啊。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出处
《左传.僖公十年》载:晋献公死后,晋大夫里克先后杀公子奚齐、公子卓及大夫荀息,新君晋惠公即位后杀里克。将杀里克时,惠公派使臣对他说: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后人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谓欲加害于人,即使无过错,也可以罗织罪名作为理由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意思是什么 出自哪里
很多同学都听过“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应该怎么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出处
《左传.僖公十年》载:十年春,狄灭温,苏子无信也。苏子叛王即狄,又不能于狄,狄人伐之,王不救,故灭。苏子奔卫。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齐隰朋立晋侯。晋侯杀里克以说。将杀里克,公使谓之曰:“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
翻译:十年春,狄灭温,苏子无信也。苏子叛王即狄,又不能于狄,狄人伐之,王不救,故灭。苏子奔卫。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齐隰朋立晋侯。晋侯杀里克以说。将杀里克,公使谓之曰:“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
十年春季,狄人灭亡温国,这是由于苏子不讲信义。苏子背叛周襄王而投奔狄人,又和狄人处不来,狄人进攻他,周襄王不去救援,因此灭亡。苏子逃亡到卫国。夏季,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合齐国的隰朋立了晋惠公。晋惠公杀死里克表示讨好。将要杀掉里克以前,晋惠公派人对他说:“如果没有您,我就做不了晋君。尽管如此,您杀了两个国君一个大夫,做您国君的人,不也太难了吗?”里克回答说:“没有奚齐、卓子的被废,君王怎么能兴起?要给人加上罪名,还怕没有话说吗?下臣知道国君的意思了。”说完,用剑自杀而死。
《左传》简介
《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以上就是一些文言文的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典”故出自哪里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十年》载:晋献公死后,晋大夫里克先后杀公子奚齐、公子卓及大夫荀息,新君晋惠公即位后杀里克。将杀里克时,惠公派使臣对他说:\"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后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谓欲加害于人,即使无过错,也可以罗织罪名作为理由。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出自哪里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来历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