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动物学史是什么

文章 2年前 (2022) 飞天叮当猫
289 0 0

大家好今天介绍大鲵动物学史是什么,以下是小编对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大鲵动物学史是什么

娃娃鱼历史、文化、典故;有人知道吗

娃娃鱼学名为鲵,分小鲵和大鲵两种,大鲵又称瑕(鱼字旁),素有“活化石”之称。它是与恐龙繁衍生息于同一时代并延续至今的珍稀物种,也是地球上现存最原始、体型最大的两栖类动物。大鲵是反映地球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环境优劣的生物指示剂。
  目前发现的大鲵体长1•8米,是现存最大的两栖类动物,前肢四指,后肢五趾,头部疣粒显著,自颈侧至体侧有皮肤皱,以鱼、蛙、虾为食,分布在四川、山西、陕西、河南等地(2002年在我国赤峰市宁城县一处侏罗纪地层中发现1•65亿年前的真螈类动物化石,这是最早的娃娃鱼祖先)。或许几千年前的大鲵,它们的体型更长大,因此具有被后人神化为龙的资格。
  《水经注•伊水》引《广志》曰:“鲵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鲮鳢,可以治牛,出伊水也。”所谓“可以治牛”,当是能够治服牛的意思,表明伊水的鲵鱼个头相当的大。屈原在《楚辞•天问》里问道:“焉有虬龙,负熊以游?”意思是哪里有这样大的无角龙,能够驮着黄熊在江河上出游?所谓虬龙可能指的也是大鲵,而人或神乘龙出游的传说当亦源于此(不排除人驯服大鲵用以渡河的可能性,因为大鲵不像鳄鱼那样危险;不过,鲵鱼也有凶猛的一面,见《吕氏春秋•贵直》)。
  《本草纲目•鳞部四》称:“鲵鱼,在山溪中,似鲇有四脚,长尾,能上树,声如小儿啼,故曰鲵鱼,一名人鱼。”由于鲵鱼能爬上山椒树,因此又称山椒鱼。娃娃鱼的这种兼具水行、陆行和树行的生存能力,有可能被后人夸张成龙的上天入地入水的神奇本领。
  根据全彩绘《经典图读山海经》(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华宝典《五藏山经》是帝禹时代的国土资源普查白皮书,其中记述许多地方都有娃娃鱼,然而却有着不同的名称,例如瑕(大鲵)、谛鱼(小鲵)、赤儒和人鱼;此外,《五藏山经》记述有当时人们对龙的崇拜习俗,但没有直接描述龙的形貌特征及其价值。
  但是,到了夏代文献《海外西经》里,娃娃鱼已被称为龙鱼,而且开始被神化了:“龙鱼陵居在其(诸夭之野)北,状如狸(鲤),一曰嘏(鲵),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显然,夏代的人还知道龙的原形是大鲵;不过,已经有点拿不准,而且与鲤鱼混淆了(估计是鲤与鲵音相近而误传,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可能原本属于鲵鱼)。
  接下来,在周代早期文献《海内北经》里则称“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这就表明周代的人已经不怎么知道龙鱼(陵与龙通)是娃娃鱼了,以为它是海洋里的鱼类。在周代和春秋战国时的作品《诗经》里,现存的305篇提到动物108种(《中国古代动物学史》,科学出版社),其中没有娃娃鱼,表明当时娃娃鱼非常少,人们的眼球已经见不到它们了。
  根据蔡墨掌握的上古文献,帝舜时代有一个名叫董父的人,擅长畜养龙,被封为豢龙氏。到了夏帝孔甲时(公元前17世纪),在黄河和汉水获得两对龙,被认为是上帝赐给的乘龙;但是孔甲不知道如何喂养龙,遂聘请刘累养龙,并封其为御龙氏;后来有一条雌龙死了,御龙氏将死龙肉烹制成肉汤,献给夏后吃;夏后品尝后,问起龙养得怎么样了,御龙氏惧罪而迁居鲁县,夏代的养龙活动从此也就消失了。
  此外,《尚书•舜典》记载帝舜任命22名中央和地方的长官,其中任命龙为纳言,即帝王的喉舌,相当于今天的政府发言人或宣传部长,并兼有钦差大臣的身份。这就表明帝舜时代,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动物,并有人(氏族)以龙为图腾(或者以捕龙、养龙为职业);以“龙”为发言人,可能与娃娃鱼的啼声与人类相近有关,而且娃娃鱼是唯一能发声的鱼类(蛙类除外)。

大鲵是什么动物呀

大鲵是有尾目隐鳃鲵科动物。

大鲵(学名:Andrias davidianus)是隐腮鲵科、大鲵属有尾两栖动物。体大而扁平,一般全长582~834毫米,头体长310~585毫米,最大个体全长可达200厘米以上。头大扁平而宽阔,头长略大于头宽;雄鲵肛部隆起,椭圆形,肛孔较大,内壁有乳白色小颗粒;雌鲵肛部无隆起,泄殖肛孔较小,周围向内凹入,孔内壁平滑,无乳白色小颗粒。

成鲵一般常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溪河深潭内的岩洞、石穴之中,以滩口上下的洞穴内较为常见,食性很广,主要以蟹、蛙、鱼、虾以及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

大鲵的食性:

大鲵的视力不好,主要通过嗅觉和触觉来感知外界信息,它们还能通过皮肤上的疣来感知水中的震动,进而捕捉水中的鱼虾以及昆虫。中国大鲵在它所处的生态系统中占据食物链顶端的位置,是生物链重要的一环。

中国大鲵在不同的水域中,食物来源也略有不同,它们食量大,主要捕食水中的鱼类、甲壳类、两栖类及小型节肢动物等,此外在大鲵的胃中也发现有少量植物组分。生活在长江流域大鲵所处栖息地内,有着白甲鱼、宽口光唇鱼、马口鱼等鱼类,为大鲵提供了广泛的捕食对象。

大鲵是什么动物呀

大鲵(学名:Andrias davidianus)是隐腮鲵科、大鲵属有尾两栖动物。

体大而扁平,一般全长582~834毫米,头体长310~585毫米,最大个体全长可达200厘米以上。头大扁平而宽阔,头长略大于头宽;雄鲵肛部隆起,椭圆形,肛孔较大,内壁有乳白色小颗粒;雌鲵肛部无隆起,泄殖肛孔较小,周围向内凹入,孔内壁平滑,无乳白色小颗粒。

栖息环境:

中国大鲵活动在清澈、低温的溪流或者天然溶洞中,栖息在泥中或者阴暗的岩石缝隙中。一般在水流湍急,水质清凉,水草茂盛,石缝和岩洞多的山间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有时也在岸上树根系间或倒伏的树干上活动,并选择有回流的滩口处的洞穴内栖息,每个洞穴一般仅有一条。

大鲵指的是什么动物

大鲵指的是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有尾目大鲵属中的动物。

中国大鲵、日本大鲵和美国大鲵等等。 大鲵是两栖动物,身体形状扁而长,前肢和后肢都比较短,尾巴也比较短,比较扁。 大鲵幼体在水中生活,成年后能在陆地上生活,但在这两个阶段,它们所用的呼吸器官是不同的。中国大鲵在它所处的生态系统中占据顶端的位置,是生物链重要的一环。

生活习性:

大鲵是肉食动物,体大而扁平,一般全长582~834毫米,头体长310~585毫米,最大个体全长可达200厘米以上。头大扁平而宽阔,头长略大于头宽;很多鱼类和甲壳动物都能成为它们的食物。 因此从类别来看,大鲵属于脊椎动物,也属于两栖动物。

成鲵一般常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溪河深潭内的岩洞、石穴之中,以滩口上下的洞穴内较为常见,食性很广,主要以蟹、蛙、鱼、虾以及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大鲵的视力不好,主要通过嗅觉和触觉来感知外界信息,它们还能通过皮肤上的疣来感知水中的震动,进而捕捉鱼虾。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鲵动物学史是什么 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

大鲵动物学史是什么

版权声明:飞天叮当猫 发表于 2022年9月27日 上午8:41。
转载请注明:大鲵动物学史是什么 | 吾爱导航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如果您觉得本站有用! 可以按Ctrl+D收藏,或设置成浏览器主页。
登陆账号,开启永久个人书签收藏同步和便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