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介绍建窑瓷器的特点是什么,以下是小编对建窑瓷器的特点是什么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建窑瓷器的特点
关于建窑产品的胎釉和器型问题。宋代很多瓷窑都生产黑釉碗盏,要把其他窑口的黑釉碗盏与建窑产品鉴别区分开来,最重要的就是要真正把握建窑产品的胎、釉、器型特征,多见实物,多识出土物,多加比较,以利鉴真,而不能象有些文章图录,只述皮毛,未及真谛。根据笔者在闽北近十几年来对建窑产品的收藏鉴赏经历,并从建窑产品的实物来印证研究,其鉴真要点可概括为:
1.胎:建窑产品因胎土含铁量高,胎骨极厚重坚致,呈黑褐色,质地粗糙但十分坚硬,古有“铁胎”之说,敲之有清脆悦耳的金属声。碗盏类的口沿部份胎较薄,腹部以下至底与圈足则厚度最大,有的则厚达1 厘米,胎薄者少。北宋碗盏胎体比南宋更为厚重粗糙,外壁施釉不及底,底部均有露胎处,露胎面大小不一,形状也不规整,这是建窑黑釉瓷的重要特征之一。
2.釉:釉色黑而滋润,有光泽,釉面有白色小疵点,口沿为褐色。碗盏类口沿釉薄(仅1毫米),腹部以下逐渐增厚,碗盏内底最厚(达7--18毫米),器内满釉, 器外壁施釉不及底,器内外釉里见有细长的兔毫纹,兔毫纹不明显,兔毫纹在阳光下闪蓝银色光。器外壁釉有垂流厚挂现象,在器底周围凝聚成不规则的滴水珠状釉珠,滴珠大者真,这是建窑黑釉碗盏的重要特征之二。
3.器型:建窑产品以兔毫纹碗盏为多见,另见有少量的钵、玉壶春瓶、小罐、小壶等,器型偏小,大器少见,其胎、釉特征与碗盏类相同。最具特色的建窑兔毫盏有敛口和撇口两大类,据建窑遗址出土物分析,撇口碗盏少于敛口碗盏,其造型皆为口大足小,形如漏斗,底足为浅圈足,可见旋坯纹。有的碗盏底足见阴文印刻有各种文字、图案纹。碗盏类口径最大的有20厘米左右,小的9厘米左右,较为常见的为12厘米左右,标准器为12.5厘米左右。
4.价值:据铁源主编、华龄出版社1997年1 月版《民间古玩买卖价格》第11页载:1995年美国纽约佳士得公司拍卖一组3件宋建窑小盏,口径分别为10.5、9.8、9.5厘米,成交价为3680美元,约合为人民币10000元一件。南宋建窑黑釉兔毫盏撇口型的比敛口型的出土和传世要稀少的多,比较珍贵。笔者的私人古陶瓷陈列研究室“富屯宝斋”收藏有2件宋代黑釉兔毫盏(民间古玩买卖价格)第11页载:1995年美国纽约佳士得公司拍卖一组3件宋建窑小盏,口径分别为10.5、9.8、9.5厘米,成交价为3680美元,约合为人民币10000元一件。南宋建窑黑釉兔毫盏撇口型的比敛口型的出土和传世要稀少的多,比较珍贵。笔者的私人古陶瓷陈列研究室“富屯宝斋”收藏有2件宋代黑釉兔毫盏。撇口盏高4.8 厘米,口径12.5厘米,足径3.5厘米,其胎、釉、 器型与本文上述鉴真要点完全相符,现特予以刊登发表,以供读者鉴赏时参考。
建窑是中国南方的宋代名窑它出产的瓷器有何特色呢
该窑以生产黑陶闻名。建尧生产的黑陶是宋代著名的陶器之一,黑釉光亮且上漆,窑是宋代五个著名窑的冠冕。在唐朝,它被烧制而成,并在宋朝末期沿用,特别是沿用至南宋末期。
1.窑炉文化
该窑炉最初是江南地区的民用窑炉,由于晚宋时期“茶斗”的特殊要求,仅焚烧宫廷黑蝎子,一些茶炊上刻有“皇室”或“痰”。这种陶器被称为日本釉天目。 日本和韩国的茶道对该烧制这种陶器非常重要。它的身体厚硬,颜色为浅黑色或紫黑色,形状主要为碗和搪瓷。
2.窑瓷陶器的形成
窑瓷体厚而硬,它的胎体的颜色是紫色。窑陶器由碗组成。碗嘴的形状有大有小,还有漏斗形,也有两种类型的嘴:敞开的和闭合的,也有更多的开口的嘴型。底部是浅玉环圆形底脚和螺旋形图案。一些碗底足刻的题词是\"进王戋 \"、\"供御\"等等以示敬意。
3.陶器的特色——黒釉
釉料是黑色且潮湿的,在釉料的内部和外部进行涂覆,底部暴露在外,釉料流挂下来并变稠,有些凝结成水滴。釉料为棕黄色,银灰色和棕蓝色。该釉由于其英俊而下垂而看起来像兔子,因此被称为“ 兔毫盏”,而窑陶釉也被称为“金蜻蜓”,“锦衣”,“蓝蜻蜓”。 “蓝色盏”更有价值。在高倍放大镜下,可以看到釉面小而薄,还有金星,银星和红星点缀着雪花。以及缓慢流动的兔子,像高原的土丘,厚,深,弯曲,形状不规则,厚而轻,就显示出了它们自然的美。在阳光下,黑釉的表面闪着金红色斑点,金红色斑点跳入水中,特别的漂亮。
如何鉴别建窑瓷器
建窑鉴别特征:
胎体厚重坚致,胎色紫黑。
釉色黑而润泽,器内外施釉,底部露胎,釉汁垂流厚挂,有的凝聚成滴珠状。釉面呈现褐黄色,银灰色和褐蓝色。因釉色细而下垂,酷似兔毫,故称\"兔毫盏\",按其釉色又叫\"金盏\"、\"银盏\"和\"蓝盏\"。\"蓝盏\"更为可贵。在高倍放大镜下,可见其釉面开细小蝉羽纹,点缀着雪花片的金星、银星和红星。其流淌下垂的兔毫纹,呈现着浓淡深浅、曲曲弯弯不规则的宛如西北黄土高原的丘壑,呈色上浓下淡,以至消失,给人一种自然的美感。在太阳光下,其黑色釉面闪烁着金红色的光点,盛满水其金红色光点在水中跳跃,其妙无穷。
建窑器物以碗盏为多。其造型口大足小,形如漏斗,有敞口和合口两种,以敞口为多。底为浅玉环圈足,有旋坯纹。有的器物底足刻有\"进王戋 \"、\"供御\"铭文,为朝廷贡品。
建窑,以在瓷釉上的纹理表现是道家思想在瓷器上的一种反应。北宋徽宗曾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能够得到皇帝的评价,可见建窑瓷在当时受到皇室的重视程度。“冰雪为容玉作胎”是当时文人雅士做人的理想追求,采用和田页岩白玉掏膛作胎,制作出建窑风格的精品瓷器,是瓷器家族里的一个新品种——玉胎瓷。玉胎水盂的烧制成功,把建窑地方性乡土风味一下子提升为宫廷高贵迷人的韵味,在细如毫发的玉毫丝中夹杂无数金黄斑点,说明釉的配方与火的精妙,烧出了建窑风格最美的韵味,成为中国古陶瓷中的精品之作。
历史上各朝代陶瓷器有什么特点
各朝代特点如下:
1、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以明显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C,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2、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3、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
4、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5、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
6、明代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以铜为呈色剂的单色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使明代的瓷器丰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
7、清代仿铜胎画珐琅效果的一种瓷器。珐琅彩又称“料彩”。
瓷器产地分类:
1、越窑:
该名称最早见于唐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一诗,系对杭州湾南岸古越地青瓷窑场的总称。其形成于汉代,经三国、西晋,至晚唐五代达到全盛期,至北宋中叶衰落。中心产地位于上虞曹娥江中游地区,始终以生产青瓷 主,质量上乘。
陆羽《茶经·四之器》中评述茶碗的质量时写道:\"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 ;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陆羽煮饮绿茶,故极推崇越瓷。
2、邢窑:
在今河北内丘、临城一带,唐代属邢州,故名。该窑始于隋代,盛于唐代,主产白瓷,质地细腻,釉色洁白,曾被纳为御用瓷器,一时与越窑青瓷齐名,世称\"南青北白\"。
陆羽在《茶经》中认为邢不如越,主要因为他饮用蒸青饼茶,若改用红花比较,或要反映真实的茶汤色泽,则结果正好相反,所以两者各有所长,关键在于与茶性是否相配。
3、汝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南宝丰清凉寺一带,因北宋属汝州而得名。北宋晚期为宫廷烧制青瓷,是古代第一个官窑,又称北宋官窑。釉色以天青为主,用石灰一碱釉烧制技术,釉面多开片,胎呈灰黑色,胎骨较薄。
4、钧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南禹县,此地唐宋时为钧州所辖而得名。始于唐代,盛于北宋,至元代衰落。以烧制铜红釉为主,还大量生产天蓝、月白等乳浊釉瓷器,至今仍生产各种艺术瓷器。
5、定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北曲阳润磁村和燕山村,因唐宋时属定州而得名。唐代已烧制白瓷,五代有较大发展,白瓷釉层略显绿色,流釉如泪痕。北宋后期创覆烧法,碗盘器物口沿无釉,称为\"芒口\"。
五代、北宋时期承烧部分宫廷用瓷,器物底部有\"官\"、\"新官\"铭文。宋代除烧白瓷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品种。
6、南宋官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宋室南迁后设立的专烧宫廷用瓷的窑场。前期设在龙泉(今浙江龙泉大窑、金村、溪口一带),后期设在临安郊坛下(今浙江杭州南郊乌龟山麓)。
两窑烧制的器物胎、釉特征非常一致,难分彼此,均为薄胎,呈黑、灰等色;釉层丰厚,有粉青、米黄、青灰等色;釉面开片,器物口沿和底足露胎,有\"紫口铁足\"之称。
16世纪末,龙泉青瓷在法国 场上出现,轰动整个法兰西,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称呼它,只得用欧洲名剧《牧羊女》中女主角雪拉同所披的青色长袍来比喻,于是\"雪拉同\"成为青瓷的代名词。当今龙泉窑又有新的发展。杭州南宋官窑遗址建立了南宋官窑博物馆。
7、哥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至今遗址尚未找到。有的文献上将浙江龙泉官窑称为哥窑,实为讹传。
传世的哥窑瓷器,胎有黑、深灰、浅灰、土黄等色,釉以灰青色为主,也有米黄、乳白等色,由于釉中存在大量气泡、未熔石英颗粒与钙长石结晶,所以乳浊感较强。釉面有大小纹开片,细纹色黄,粗纹黑褐色,俗称\"金丝铁线\"。从瓷器的釉色、纹片、造型来看,均不同于宋代龙泉官窑。
8、建窑:
在今福建建阳。始于唐代,早期烧制部分青瓷,至北宋以生产兔毫纹黑釉茶盏而闻名。兔毫纹为釉面条状结晶,有黄、白两色,称金、银兔毫;有的釉面结晶呈油滴状,称鹤鸽斑;也有少数窑变花釉,在油滴结晶周围出现蓝色光泽。
种茶盏传到日本,都以\"天目碗\"称之,如\"曜变天目\"、\"油滴天目\"等,现都成为日本的国宝,非常珍贵。该窑生产的黑瓷,釉不及底,胎较厚,含铁量高达10%左右,故呈黑色,有\"铁胎\"之称。
9、景德镇窑:
在今江西景德镇。始烧于唐武德年间,产品有青瓷与白瓷两种,青瓷色发灰,白瓷色纯正,素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磐\"之誉。它在宋代主要烧制青白瓷。元代为宫廷烧制青白瓷,上有\"枢府\"字样,还烧制青花、釉里红等品种。
至明代它成为全国瓷器烧制中心,设立了专为宫廷茶礼烧制茶具的工场。这时青花瓷有很大发展,日本茶道之祖村田珠光十分喜爱。此时,釉上彩、斗彩、素三彩、五彩等品种相继出现,还烧造了多种名贵蓝、红釉、甜白釉瓷器。
清代时它又创制珐琅彩、粉彩等多种新品种。自宋代开始,景德镇瓷器就远销日本,明清时大量输入欧洲,同时也奠定了\"景瓷宜陶\"的瓷都地位。
10、宜兴窑:
在今江苏宜兴丁蜀镇。早在汉晋时期,就始烧青瓷,产品造型的纹饰均受越窑影响,胎质较疏松,釉色青中泛黄,常见剥釉现象。于宋代开始改烧陶器,及明代它则以生产紫砂而闻名于世。
11、德化窑:
福省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至今传承未断。它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为制瓷技术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如今德化县内保存着宋元时代的碗坪和屈斗宫等窑址。
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烧造印纹陶器,唐代已开始烧制青釉器,宋代生产的白瓷和青瓷已很精致,瓷器产品开始大量出口,元代,德化瓷塑佛像已经进贡朝廷,得到帝王的赏识。明、清两代,德化瓷器大量流传到欧洲,它的象牙白釉(又名奶油白)对欧洲瓷器的艺术产生很大的影响。
-瓷器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建窑瓷器的特点是什么 建窑瓷器的特点是什么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
建窑瓷器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