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介绍霜降是什么物态变化(雪和霜的形成是什么物态变化)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霜的形成是什么物态变化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霜通常在早晨出现,是在地表的水蒸气遇到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直接变成固体。形成凝华的条件比较特殊,一般是要求气体的浓度要到达一定的要求,温度要低于凝点的温度,比如低于0摄氏度的时候的水蒸气等,形成原因一般是急剧降温或者由于升华现象造成。
科学上,霜是由冰晶组成,和露的出现过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到达100%时,水分从空气中析出的现象。它们的差别只在于露点(水汽液化成露的温度)高于冰点,而霜点(水汽凝华成霜的温度)低于冰点,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温度低于0℃时,才会结霜。“霜”与“霜冻”、“霜降”不是一回事,它们是三个不同的概念。“霜”是指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一种白色冰晶;“霜冻”是指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现象;“霜降”节气是指反映气温骤降节令,“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
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是什么意思
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意思是:
时光从孟秋一路走来,一旦到了暮秋的时节之霜降,意味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的脚步已经临近;这时,野外各种植物叶面的露水也由原来的白露凝结为霜了。意味着天气转寒,万物凋零。
在霜降的节气里,霜的轻重强弱程度决定着太阳的光照强弱程度,往往夜晚的霜越重,第二天的阳光就越好越强。告诉人们一个季节的特征及霜降节气里的自然规律与现象。
出处:
霜降 现代诗人左河水
原文:
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
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
霜降简介: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时节。
霜降节气,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
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霜降”节气反映的是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变化大、秋燥明显的气候特征。天气渐寒始于霜降。
霜降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其实“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霜降”节气与“降霜”无关,两者不是同一概念。
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关键应注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民间有“冬补不如补霜降”的讲法,秋令属金,脾胃为后天之本,此时宜平补,尤其应健脾养胃,以养后天。
云雾霜露雪雨的形成及其物态变化
1、云
形成:云是地球上庞大的水循环的有形的结果。太阳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发形成水蒸气,一旦水汽过饱和,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的微尘(凝结核)周围,由此产生的水滴或冰晶将阳光散射到各个方向,这就产生了云的外观。
物态变化:液化或凝华。
2、雾
形成: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
物态变化:液化。
3、霜
形成: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 ( 指露点低于 0 ) 以下,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物态变化:凝华。
4、露
形成: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现微小的水滴,称为露。
物态变化:液化。
5、雪
形成: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的降水。雪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雪只会在很冷的温度及温带气旋的影响下才会出现,因此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下雪的机会较微小。
物态变化:熔化。
6、雨
形成: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唯一方法。
物态变化:汽化。
来源:-云
来源:-雾
来源:-霜
来源:-露
来源:-雪
来源:-雨
霜冻和霜的物态变化有什么区别
霜和霜冻真的不一样
许多古人认为霜同雨雪一样,是从天而降的,“霜降”一词可能就源于此,但其实不然。
霜是指水汽凝华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的白色冰晶或由露滴冻结而成的冰珠,在寒冷晴朗微风的夜晚,它最容易形成。
霜冻和霜有着本质的区别。霜冻是白天气温高于0 ℃,夜间气温短时间内降至0 ℃以下导致的低温危害现象,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有霜出现时常常伴有霜冻,但并不代表一定出现。更通俗一点地说,霜和农作物是好朋友,可以愉快玩耍,而霜冻则一心想要“搞垮”农作物,努力将其“置于死地”。
霜冻,尤其是早霜冻(或初霜冻)和晚霜冻(或终霜冻)对农作物威胁较大。在我国,东北、内蒙古、新疆、华北、西北中东部等地会在秋季迎来初霜冻,而在四川盆地和南岭以南地区,初霜冻常常发生在冬季。
雪上加霜,真的有那么糟糕?
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雪上加霜”,以此来形容接连遭遇灾害。而当它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时,却大有不同。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雨雪交加的尾期,天气偶有转晴,会在原有积雪的表面形成霜,农民伯伯们便认为这对农作物的伤害更大。其实不然,相比于无积雪形成的霜,有积雪的地方反而像一床被子,对土壤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在雪面形成的霜,在水汽凝华成冰晶时,还可以释放部分潜热,这样对越冬作物的危害相对轻一些。
所以雪上加霜,有时候也没那么糟。
霜的形成是什么
凝华。水蒸气遇冷会直接变成小冰粒,形成霜,发生的是凝华现象。凝华是物质跳过液态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凝华过程物质要放热。
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的现象。
生活中凝华的现象有:
1、冬夜,室内的水蒸气常在窗玻璃上凝华成冰晶;
2、树枝上的“雾凇”等。
3、使已有碘蒸气的烧瓶降温散热,碘蒸气将直接凝华成固态碘;
4、用久的电灯光泡会显得黑,是因为钨丝受热升华形成的钨蒸气又在灯光泡壁上凝华成极薄的一层固态钨。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霜降是什么物态变化 雪和霜的形成是什么物态变化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