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介绍中元节是什么节日由来(中元节又称什么节,来历?)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中元节是什么节 中元节的来历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那么你知道中元节是什么节?中元节的来历么?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中元节吧。
中元节是什么节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中元节的来历
道教节日能与传统民书相应,主要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即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已成为民俗节日。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认为\"三元\"就是天官、地官及水官\"三官\"的别称,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各为三官大帝的诞辰。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则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成为农历7月15日的中元节,民间则称农历7月为\"鬼月\"。
中元节的节日起源是什么
这个节日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
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
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该节日的历史发展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七月半祭祖习俗是本土文化的产物,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秋尝祭祖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俗道僧三流合一。
农历孟秋七月,作物成熟,我国一些地方自古就有在此时举行祭祖仪式的传统。古人春夏秋冬四时均要奉祭先祖,七月奉上新收获的瓜果蔬菜和黍稷等谷物粮食,谓之“秋尝”,又称“荐新”“尝新”,即秋天让祖先尝新之意。
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与人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在旧时,中元节不仅具有信仰维度上的重要意义,在世俗层面,也是一个群众参与度很高、具有鲜明娱乐功能的节日。
以上内容参考-中元节
中元节的来历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元节的来历和习俗,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中元节的来历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任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为盂兰节,又称中元节、七月半或鬼节,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农历7月14/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鬼节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据说当时目连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连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连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为了纪念目连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书上说古时候的这一天,人们会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清代文人王凯泰曾有诗曰:“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描写的便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过鬼节的习俗。
由此可见,“鬼节”是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如今我国北方的人们仍然在这一天用烧纸钱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虽然祭祀方式简单,但基本上保存了鬼节淳朴的意义。因为血脉的召唤,感情的延伸,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提醒,都赋予了鬼节丰富的人文内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烧去的礼物也不同了,但永远捎不完活着的人对远去亲人无尽的绵绵哀思和深深的怀念。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这个特殊的节日有着不同的感受,因为,未来的节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来,从朦胧到清晰,从思念到恐惧,从恐惧到坦然,想念过去人的时候,其实也在思考着自己今天活的经历、内容、方式和活的追求。”
七月十四/十五,鬼门关大开之日。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或者互联网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灯,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过去的人,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时“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朋友,不要愧对了已经永远离去的亲人。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和他们相见,到时候,你可以自豪地说,在人间是好汉,在阴间也要做鬼雄!”
中元节是干什么的 中元节的由来
1、中元节,又叫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是中国一大传统节日。民间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
2、中元节的由来:
(1)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教改为了现在俗称的“鬼节”,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2)据说当时释迦十大弟子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的折磨,于是目莲就想用钵盆装饭菜给她吃,但是饭菜却被饿鬼夺走了。目莲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莲的孝心所感动,授予其盂兰盆。按照指示,目莲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着珍果素斋来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能够得到食物。而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会有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所以现在为了祭祀孤魂,会在农历七月十五举行普渡会,也就是我们的中元节。
中元节的由来是什么
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被称之为中元节。事实上,中元节是道教的节日,而佛教将每年的七月十五称之为盂兰盆节,民间将七月十五称之为鬼节、七月半等。中元节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的变化,但是中元节的基本元素却越来越多,主要是祭祀祖先,体现孝道;超度亡灵,体现亲情;进行聚会表演,体现祖先的恩赐等。
中元节的起源无从说起,只是传说源于祭祀祖先而起,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道教的兴起,渗透到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之后,才最终形成了中元节、盂兰盆节的固定节日。按照道教的说法,由于地官要过生日,大赦孤魂游鬼,人间为免受鬼神干扰,便在七月十五日设“中元普渡”,供奉食品及焚烧冥纸、法船,希望孤魂游鬼收到礼物后升到极乐世界去。
事实上,中元节的习俗比较多,如“秋尝”就是中元节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元节,正是七月成熟之际,收获的季节,而这一时期的劳动群众,收获了瓜果蔬菜和谷物粮食,正好可以汇聚亲朋好友共同品尝,从而逐渐形成了中元节好友聚会的习俗,目前很多地方依旧保留着中元节亲友相聚会餐的习俗。
中元节,中华大地很多地区都会大量焚烧纸钱冥财,以便祖先在另外一个世界享用。一般纸钱冥财都要写上享用人的姓名,以保证祭祀焚烧的纸钱冥财可以到指定人手中,当年过世的人,一般要烧更多的纸钱冥财,而早几年去世的人,相对要烧得少一些。这种习俗流传至今,虽然全国各地叫法不同,但是形式基本一直,都要供奉食物,焚烧纸钱。不过,这种焚烧纸钱冥财的做法,更像当今的邮寄钱财,只是邮寄的手段变为焚烧而已。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元节是什么节日由来 中元节又称什么节,来历?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