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介绍杨贵妃死于马嵬坡原因(杨贵妃为何会被处死在马嵬坡里)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唐玄宗李隆基在马嵬坡赐死杨贵妃的原因是什么
马嵬驿发生的是一场兵变,不仅赐死了杨贵妃,而且还诛杀了杨国忠及其亲戚家属,虽然赐死杨贵妃是唐玄宗下的命令,但是身为皇帝的唐玄宗在这场兵变中同样是受到了压迫才这么做的。
马嵬驿兵变的幕后策划人应该是陈玄礼与李亨,陈玄礼是唐玄宗身边最信任的禁军首领,跟随唐玄宗已经30多年,对唐玄宗非常忠心,李亨是唐玄宗的儿子,当朝太子,陈玄礼之所以能与太子李亨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目的。这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诛杀杨国忠。
《资治通鉴》:丙申,至马嵬驿,将士饥疲,皆愤怒。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因东宫宦者李辅国以告太子,太子未决。
《资治通鉴》记载了陈玄礼联系太子李亨的亲信宦官李辅国一起诛杀杨国忠,陈玄礼作为唐玄宗的贴身侍卫长,对唐玄宗晚年的行为多有不满,要知道唐玄宗年轻时也算是一代明君,在唐玄宗的执政之下,还有了开元之治的盛世,但是唐玄宗晚年完全就变了个人,不理朝政,宠信杨贵妃,政权都交给杨国忠处理。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远房族兄,为人奸诈,祸乱朝政,安史之乱中,安禄山与史思明打的旗号就是:清君侧、诛国忠。把矛头直指杨国忠,杨国忠当时是执政的宰相,手握权柄,陈玄礼及李亨都对其不满,而杨国忠曾经长期迫害太子李亨,压制打击李亨。
唐朝的太子是个高危职业,与皇帝存在潜在冲突,唐朝的太子与皇帝关系都不好,唐玄宗成为皇帝之后,多次放任朝臣打击李亨,这是唐玄宗保持自己威严的一种手段。
所以李亨一直受到打压,安史之乱爆发后,李亨被唐玄宗赋予监国重任,这也是李亨第一次有了权力,监国等于有了军权和政权,而且唐玄宗在逃出长安时,是自己先逃走的,然后李亨率领另一队人在垫后,这就给了李亨发动兵变的机会。
李亨应该是在唐玄宗南逃前就已经与陈玄礼约定好了,当唐玄宗一行逃到了马嵬驿时,陈玄礼手下的禁军士兵开始有预谋地行动起来,杨国忠是首要目标,第一个被杀,而且是不由分说,当场就杀了,然后杨国忠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御史大夫魏方进接连被杀,杨氏族人在当场的也被杀了。
之后禁军士兵聚集在一起要求皇帝唐玄宗杀了杨贵妃,逼皇帝杀人,等同于谋反,但在那种情况下,唐玄宗也不得不低头,只能同意这种要求,即使他非常不愿意,为了自己的安全,也只能下令赐死杨贵妃,之所以一定要杀杨贵妃,根本原因就是政变士兵担心杀了杨国忠后,不杀杨贵妃,会引发报复。毕竟杨贵妃是皇帝身边的红人,这是杨贵妃被杀的真正原因。
杨贵妃为何会被处死在马嵬坡
杨贵妃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美女之一,她究竟有多美可以从她的人生经历反映出来。她先是嫁给了唐玄宗的儿子李冒做儿媳,然后又被唐玄宗抢去做了贵妃,一对父子俩为了个女人搞得父子相背,足见她的诱惑力之大。著名胡臣安禄山曾经把她当作仙人,还认她做干娘,在野史当中还留下了安禄山和杨贵妃交往的秘闻。自古以来红颜祸水的案例比比皆是,安史之乱或多或少和杨贵妃有点关系,同时她也死在这场战乱之中。安史之乱的起因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在范阳起兵,以征讨奸臣杨国忠之名出兵长安,唐玄宗带上杨贵妃等人匆忙出逃,在马嵬坡驿站这个地方,当时的护驾御林军杀掉了杨国忠,逼死了杨贵妃。究竟杨贵妃是怎么被处死的?为何要被处死?且待下面详细说来。
话说自从杨玉环成为唐玄宗的贵妃后,朝政就慢慢懈怠下来,一批忠臣被害,一堆奸臣顶上去,其中最大的奸臣就是当时的宰相杨国忠了。这个杨国忠是杨玉环的亲哥,作为皇上的大舅子又是一朝宰相胡作非为伤天害理。安禄山本是胡人出身却得到了朝廷的赏识,担任了范阳节度使,这可是当时的重要藩镇要职,由此可见朝廷对他的信任。然而,满朝文武当中宰相杨国忠始终忌惮安禄山,有心要排挤他,这让安禄山起了警惕之心。两人相斗逐渐白热化,杨国忠向玄宗建议捉拿安禄山以防谋反,形势比人强,此时的安禄山联合了史思明以擒拿国贼杨国忠之名起兵河北,拉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叛变发生后,唐玄宗以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领四方军队镇压反叛。就在这个时候,唐玄宗有心想把皇位传给太子,没成想杨氏兄妹出来反对。杨家反对的原因是李亨一旦即位,他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荣华富贵将化为虚无。杨国忠到玄宗面前嚎啕大哭,杨贵妃更是嘴里含着土哭求玄宗暂缓此事,唐玄宗心里一软就暂停了传位之事。这让太子李亨恨大为不满,他决定要清除杨家势力,杀掉杨氏兄妹等人。
在外逃过程中,李亨收买了当时的护驾御林军大将陈玄礼和一干御林军人。等到了马嵬坡驿站时,当时的随行吐蕃使者因肚中饥饿跟杨国忠发生了争执,李亨叫陈玄礼散步谣言说杨国忠要联合吐蕃人谋反,并要杀掉所有人。这话在当时极其具有煽动性,不明所以的御林军就把宰相杨国忠和吐蕃人乱箭射死。唐玄宗听闻外面有变派人出来查看究竟,外面的大臣却请求皇上处死杨贵妃。唐玄宗深知贵妃跟谋反之事沾不上边,但碍于稳定军心不得不忍痛割爱,将杨贵妃引到佛堂用绸缎缢死。杨氏兄妹就这样被太子李亨等人除掉,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如果说杨贵妃马嵬坡之死的导火索是得罪了太子李亨,那深层的原因是唐玄宗执政以来天下积累的矛盾的爆发所致,杨贵妃其实不过是一个牺牲品而已。自古红颜多薄命,只因参合争斗中。不过也有人说杨贵妃并没有死,而是外逃到了日本,有部分日本人自称是杨贵妃的后代,此事真假难辨也。
杨贵妃为什么死在了陕西马嵬坡呢
杨贵妃作为“四大美女”之一,众人皆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就是对杨贵妃漂亮容貌的真实写照。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也晓谕古今,杨贵妃与唐玄宗共同生活了十五年,可以说唐玄宗将其全部的感情、爱心都倾注在杨贵妃身上。两人在感情上、志趣上情投意合,食则同席、寝则同榻。
在唐玄宗晚年,由于多方矛盾激化,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玄宗携带后宫家眷去蜀地避难,当行至陕西马嵬坡时,发生了马嵬坡之变,唐玄宗违背当初的海誓山盟,下令勒死了心爱的杨贵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天宝三载(744年),安禄山任范阳节度,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和职位,极力巴结贿赂张利贞和李林甫这几个皇帝的宠臣,希望他们在皇帝面前美言,在两人的进言下,唐玄宗对颇有战功的安禄山非常有好感,并召见安禄山。
安禄山虽为胡人,长得五大三粗,但心思缜密,知道杨贵妃非常受宠,于是在觐见当天,安禄山先拜杨贵妃,再拜皇上,并直言要认比自己小16岁的杨贵妃为干妈,这在现代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唐玄宗为笼络安禄山,顺水推舟,替爱妃杨贵妃做主,认下了干儿子安禄山,并给予大量赏赐。
恃宠而骄的杨贵妃还按照唐朝“洗三”的习俗,专门为安禄山洗了一次澡,虽有暧昧嫌疑,但唐玄宗由着杨贵妃胡来,只图爱妃开心而已。就这样,蛮子安禄山摇身一变,成了皇帝和贵妃的干儿子,出入宫闺不受限制,非常受宠,为自己的升官发财目标铺好了路。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天宝四年(745年),杨玉环被唐玄宗册为贵妃,其穷困潦倒的族兄杨国忠也跟着沾光,再加上一些权臣为巴结杨贵妃,结交杨家,以为援助,便推荐杨国忠入朝为官。
入朝为官后,杨国忠便凭借贵妃和杨氏诸姐妹得宠的条件,小心翼翼地侍奉唐玄宗,投其所好。在朝廷,千方百计巴结权臣。不久,便担任了监察御史,很快又迁升为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便身兼15余职,成为朝廷的重臣。因贵妃的缘故,他越来越受到唐玄宗的宠幸,最终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并且也不把太子李亨放在眼里。
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有帝王的宠爱为什么还会惨死马嵬坡
杨贵妃惨死在马嵬坡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堂兄杨国忠谋反,身为叛臣的妹妹,不得不杀。“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是白居易诗句中的杨贵妃,天生丽质,美貌多姿。
杨玉环,善歌舞,通音律,是中古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自从踏入宫门,便独得唐玄宗的恩宠。也因为这样杨玉环恃宠而骄,为了杨玉环,唐玄宗也做了很多荒诞可笑的事情。“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字里行间是满满的讽刺。为了博得杨贵妃一笑,唐玄宗不惜派人千里迢迢快马加鞭去买新鲜的荔枝。道出了唐玄宗的荒淫无道。
安史之乱,唐玄宗谎称带兵声讨安禄山,暗地里却带着杨贵妃仓皇而逃。逃到了马嵬坡,以陈玄礼为首的人认为造成今日的局面,杨国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建议杀掉杨国忠。唐玄宗对这个建议始终无动于衷,杨国忠最终被肢解,尸体被挂在了西门内示众。杀掉了杨国忠,自然而然就想到了玄宗身旁的杨贵妃。
杀掉杨贵妃唐玄宗自然是不舍,但他没有办法,因为他没办法预测不杀了杨贵妃会造成什么后果。至死不渝的爱情在此刻一文不值,说是为了顾全大局,还不是脆弱的生命原本就懦弱。所谓的红颜祸水,是事实还是背锅都显得不再重要。
究竟是谁策划的马嵬坡兵变为何杨贵妃会惨死马嵬坡
马嵬驿位于陕西兴平北11公里,本是寂寂无名之地,却因杨贵妃惨死于此而变得人尽皆知。
大唐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初,安史叛军攻陷潼关,长安危急。唐玄宗在众人的劝说下准备暂避蜀中,由于事关机密,近乎仓皇逃窜。加之叛军势大,很多随从人员各自逃命,造成随行人员与保驾的禁军因饥饿而狼狈不堪。
六月十四,玄宗一行刚从长安逃出两天,禁军中埋怨的情绪已经无法控制,走到马嵬驿时,怒不可遏的将士们终于停滞不前,发生了哗变。
还好他们将矛头指向了杨国忠,而不是皇帝。然而,杨国忠这个恶贼虽死,但“贼本尚在”(《旧唐书》),将士们担心杨贵妃秋后算账,为堂兄报仇,而将她当成了“贼本”。
玄宗虽与贵妃相差三十四岁,但老夫少妻感情很好,舍不得杀贵妃,便说:“朕当自处之。”但愤怒的士兵们久不散去,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与高力士等人的劝说下,玄宗无可奈何的赐死了杨贵妃。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一个天真烂漫,久居深宫,从不干政,只知唱歌跳舞的单纯女子,就这样悲惨的死去。政治与历史加在她身上的责任太重了。
马嵬驿兵变从发生到结束,目的明确,指向清晰,感觉是一个有预谋的行动。马嵬驿兵变有何隐情?幕后黑手是谁?
历史上大致有两种说法:
第一,高力士主谋。
原因有二:其一,长期以来,高力士多次当着玄宗的面攻击杨国忠,表达自己对局势的担忧。为了争在皇帝面前谁说了算,他们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其二,高力士具备指挥陈玄礼的实力。当初,玄宗是通过心腹家奴王毛仲来控制禁军,禁军将领叫葛福顺。但是,王毛仲骄纵,被高力士找了个机会处理掉了,陈玄礼也替代了葛福顺。之后,玄宗便通过高力士来控制禁军。
也就是说,这次兵变的本质是内廷与外朝的权力之争。
然而,这种逻辑只是一种猜测,缺乏有力的史料为证据。并且,高力士与陈玄礼可谓玄宗最忠实的奴才,不离不弃,跟随毫无权力的玄宗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不是为了权力发动兵变的人。
高力士剧照
第二,太子李亨主谋
因为李亨是最大的受益者,马嵬之变后,紧接着发生了父老遮留,才使父子二人分道扬镳,李亨才得以灵武登基。
再者,李亨与杨国忠之间的矛盾可谓不共戴天,当时李林甫在位时杨国忠就是打击太子的急先锋,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打算让太子监国,又被杨国忠坏了好事。
而且《新唐书》中有多处记载,陈玄礼事先通过东宫宦官李辅国将诛杀杨国忠的计划汇报给太子。
所以,从动机到结果,李亨的可能性很大。这件事本质上是太子集团与宰相集团之间的矛盾。
然而,陈玄礼汇报给太子的目的更多是寻求支持,并非接受指挥。因为长期以来,玄宗将子孙们管的死死的,根本没有接触军队的机会。再者陈玄礼也并非一般将军,他跟随了玄宗四十多年,玄宗发动唐隆政变时陈玄礼就是骨干,如果真是太子主谋,估计也指挥不动他。所以,对马嵬之变,太子更多是乐见其成,而并非幕后黑手。
杨贵妃剧照
所以,这两种说法虽然各有道理,但也各有缺陷。
其实,马嵬驿兵变一事,未必非要找个幕后黑手。也不能以内廷与外朝的矛盾;太子与宰相的矛盾来简单概括。如果非要找个说法,那就是杨国忠太坏了。
从李林甫到杨国忠,特别是杨国忠执政以来,天宝政局一步步走向混乱,社会矛盾激化,民怨一步步加深。
玄宗逃亡的第一天,碰到一个名叫郭从谨的老人家进言:“宋璟为相数进直言,天下赖以平安。自顷以来,在廷之臣以言为讳,惟阿谀取容,是以阙门之外,陛下皆不得而知。”(《资治通鉴》)老人家说话还挺含蓄,“阿谀取容”之辈,不是杨国忠还能有谁。
在军中,哥舒翰的手下王思礼多次提议,想干掉杨国忠。据史书记载,陈玄礼在长安时就与杨国忠有矛盾,想杀掉他,结果没能成功。
玄宗剧照
就连安禄山反叛时,也公然打出了诛杀杨国忠的口号,着实给他做了一番广告。
诚然,说天宝乱局是杨国忠一人造成,那是高估了他,但他已然成为乱政的代表,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马嵬驿兵变杀掉杨国忠,并不是靠一两个幕后黑手就能将禁军煽动起来,而是王公、大臣、军队、黎民等众多阶层群情激愤的结果,杀掉他就是为天下除害。
在这种情势下,陈玄礼将诛杀杨国忠的计划给太子汇报也好,与高力士商量也罢,无非是一个忠心的将军,避免愤怒的禁军们伤害了皇帝。这也正是玄宗能不离不弃,直到驾崩也不怀疑高力士与陈玄礼的原因。
陈玄礼剧照
诗圣杜甫作为那个时代的亲历者,站在跨时代的高度上对陈玄礼的行为作出了高度评价:“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意思是没有陈玄礼大家都得玩完。
确实,陈玄礼使一次兵变没有发展成窃取最高权力的政变,而更像是大唐历史上的一次救亡运动。只是囿于封建社会的局限,无辜的杨贵妃本竟被当成“贼本”牵扯了进去,大快人心的同时,又令人唏嘘不已!(文:熊鱼自笑)
浅见寡识,以就正于方家。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杨贵妃死于马嵬坡原因 杨贵妃为何会被处死在马嵬坡里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