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介绍朱棣长陵被盗过吗(明十三陵为什么很少被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明朝的皇陵是一座都没有被盗过吗为什么呢
明朝皇陵其实并非没有任何一个被盗过,比如崇祯皇帝的思陵就被当地的土匪盗墓过,还有万历皇帝的定陵也被考古发掘过,这两座都是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的,只是比起清朝的清东陵来说,情况要好很多。
那么为何明朝的皇陵会没有人去盗墓呢?是不是有什么隐藏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呢?带着这些疑惑,我带你一起来了解一番关于明朝皇陵的那些事情,也许你就会瞬间明白其中原委了。
清朝皇陵被盗严重
清朝皇陵与明朝皇陵比起来,简直就是惨不忍睹,我们不分析关外的皇陵,就来说一说关内的清东陵与清西陵,其中清东陵埋葬的包括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位皇帝以及相关的后妃皇子之类的,其中就包括臭名昭著的慈禧。
清东陵在被盗的过程中,结局十分惨烈,除了顺治的陵墓没有被盗之外,其余的都被洗劫一空,尤其是康熙的景陵以及乾隆的裕陵还有慈禧的陵墓,都被盗严重,康熙景陵至今依旧浸泡在深水之中,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陵墓经过保护性挖掘之后,已经成为博物馆供游客欣赏。
清西陵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以及相关的后妃皇子,比起清东陵,清西陵要幸运很多,只有光绪的陵墓被盗,其余保存还算完好,没有什么损失,至于为何清朝的皇陵会被盗这么严重呢?主要就是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没有人看守管理,另外一个是地址太偏并且还有乾隆和慈禧两个历史上比较高调的炫富之人,因此吸引了很多盗墓者的眼球。
明朝皇陵被盗情况
明朝的皇陵,除了朱元璋在南京之外,其余的13位皇帝都埋葬在北京的明十三陵中,但是这些皇陵保存都比较完好,只有万历皇帝的定陵,当年在郭沫若等人的考古要求下,发掘朱棣长陵未果,才挖掘了定陵,最终损失惨重。
除此之外,就是最后一个皇帝崇祯自缢于煤山,其皇陵也被当地土匪盗窃,其余的皇帝皇陵就保存十分完好了,至于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觉得主要就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明朝的皇陵选址选得好,不管是朱元璋选择在南京还是后来朱棣选择在北京的明十三陵,地址选择得都很不错,处于大城市之中,来往的人流较大,盗墓贼想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去盗墓是不太可能的,而清东陵选择的位置比较偏远,才给了盗墓者足够好的地理位置。
第二个原因就是明十三陵在明朝时期,有明朝军队的保护,到了清朝时期,一样还有清朝军队的保护。这一点是清朝统治者做得比较人性化的一件事情,当年李自成入京之后,还打算对明十三陵动手脚,可是在清军入关后,为了得到广大汉人的支持,不仅没有破坏明十三陵,还派重兵把守,让盗墓者没有任何机会去对其进行破坏,要不然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想必明十三陵早就被盗了。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明十三陵虽然建造在地上,但是其地宫入口十分难找,这就让盗墓贼望而生畏了,别说盗墓者还是偷偷摸摸去盗墓,就连当年郭沫若等人的考古,都延续了一两年才找到地宫入口。
在最开始的一年时间里,他们都在找长陵的地宫入口,可是找来找去没有任何线索,后来才换成挖掘定陵,但是定陵的入口一样还是很难找的,为了找到入口,专家先后挖了三条数十米深的探沟,最后才发现一块写着地宫门口所在地的石碑,按照石碑上的尺寸,专家继续挖了很久,才终于找到金刚墙,可是金刚墙之后的地宫大门,开启又花费了专家很多时间。
你看,就连专家去考古发掘都这么困难,要是寻常百姓或者盗墓贼去盗墓,在众目睽睽之下,想要坚持几年时间去找到地宫入口,想必黄花菜都凉了,作为盗墓者而言,他们盗墓是为了得到钱财的,要是几年时间都一无所获,谁又会愿意去冒这种风险呢?
当然了,还有一些民间传言说地宫里存在各种诡异的东西或者机关,所以盗墓贼不敢去盗墓,其实这些说法只是增加一些神秘色彩,至于明十三陵被盗的原因,这显然不是主要的,你看历史上那么多号称各种神奇的皇帝陵墓,最后不都被盗了么?
结语
明朝皇陵之所以没有被盗,其实原因无外乎就是皇陵自身构造比较复杂,再加上选址比较好,因此盗墓贼想要动手都没有机会,也没有办法长期铤而走险,所以就只能放弃了,除了自身优越的条件之外,还得益于明清两朝皇室对皇陵的重视,让重兵把守,盗墓贼没有机会也不敢去盗墓,这才得以让这些皇陵完整保存下来!
明十三陵为什么从来没有被盗过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Bright Ming tombs)
举世闻名的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封建皇帝的陵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县境内的燕山山麓 。据京城约五十公里,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帝王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世系表)。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有人要问,明朝十六帝,为什么叫十三陵呢?这要追述一下明朝的历史。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分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十三陵是一个天然具有规格的山区,其山属太行余脉,西通居庸,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不仅是陵寝之屏障,实乃京师之北屏。太行山起泽州,蜿蜒绵亘北走千百里山脉不断,至居庸关,万峰矗立回翔盘曲而东,拔地而起为天寿山(原名黄土山)。山崇高正大,雄伟宽弘,主势强力。明末清出著名学者顾炎武曾写诗描述这里的优胜形势:“群山自南来,势,若蛟龙翔;东趾踞卢龙,西脊驰太行;后尻坐黄花(指黄花镇),前面临神京;中有万年宅,名曰康家庄①;可容百万人,豁然开明堂。这一优美的自然景观被封建统治者视为风水宝地。
明十三陵,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陵又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陵墓规格大同小异。每座陵墓分别建于一座山前。陵与陵之间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除思陵偏在西南一隅外,其余均成扇面形分列于长陵左右(见图 )。这种依山建陵的布局也曾受到外国专家的赞赏,如英国著名史家李约瑟说:皇陵在中国建筑形制上是一个重大的成就它整个图案的内容也许就是整个建筑部分与风景艺术相结合的最伟大的例子。他评价十三陵是“最大的杰作”。他的体验是“在门楼上可以欣赏到整个山谷的景色,在有机的平面上沉思其庄严的景象,其间所有的建筑,都和风景融汇在一起,一种人民的智慧由建筑师和建筑者的技巧很好地表达出来。”英国城市规划家爱德蒙 培根也高度评价了明十三陵的艺术成就,他认为“建筑上最宏伟的关于‘动’的例子就是明代皇帝的陵墓。”他指出:依山而建的陵墓建筑群的布局“它们的气势是多么壮丽,整个山谷之内的体积都利用来作为纪念死去的君王。”他们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明陵建筑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从而高度赞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十三陵从建成到现在已有四、五百年了,是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得比较好的一处。而且建筑雄伟,体系完整,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进行维修,并将十三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十三陵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十三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国务院公布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区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1991年,十三陵被国家 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游世界之最评选委员会评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十三陵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与陵区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一处风景优美文化内涵深刻的旅游胜地。
明代十三陵,坐落于昌平境内,离北京城五十公里。沿八达岭高速公路北行,驱车约需四十分钟。明代时,于途中的沙河镇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桥\"。在镇东,则筑有壮丽的\"巩华城\"。该城原为嘉靖皇帝祭陵时中途休息的行宫,现仅存遗址。 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山明水秀,景色宜人。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王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该陵园建于1409~1644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一共埋葬有明代的13个皇帝和23个皇后,以及众多妃嫔、太子、公主和从葬宫女等,这是我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为我国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
石牌坊 为陵区前的第一座建筑物,建于1540年(嘉靖十九年)。牌坊结构为五楹、六柱、十一楼,全部用汉白玉雕砌,在额枋和柱石的上下,刻有龙、云图纹及麒麟、狮子等浮雕。这些图纹上原来曾饰有各色彩漆,因年代久远,现已剥蚀净尽。整个牌坊结构恢宏,雕刻精美,反映了明代石质建筑工艺的卓越水平。
龙、虎二山 过了石牌坊,即可看到在神道左、右有两座小山。东为龙山(也叫蟒山),形如一条奔越腾挪的苍龙;西为虎山(俗称虎峪),状似 一只伏地警觉的猛虎。中国古代道教有\"左青龙,右白虎\"为祥瑞之兆的传 说,\"龙\"、\"虎\"分列左右,威严地守卫着十三陵的大门。
大红门 坐落于陵区的正南面,门分三洞,又名大宫门,为陵园的正门。大门两旁原各竖一通石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字样。凡是前来祭陵的人,都必须从此步入陵园,以显示皇陵的无上尊严。大门两侧原设有两个角门,并连接着长达80华里的红色围墙。在蜿蜒连绵的围墙中,另设有一座小红门和十个出入口,均派有重兵驻守,是百姓不可接近的禁地。现在这些围墙都早已坍塌,有些残迹尚依稀可辨。
神道 大红门后的这条大道,叫神道,也称陵道。它起于石牌坊,穿过大红门,一直通向长陵,原为长陵而筑,但后来便成了全陵区的主陵道了。该道纵贯陵园南北,全长7公里,沿线设有一系列建筑物,错落有 致,蔚为壮观。
碑亭 位于神道中央,是一座歇山重檐、四出翘角的高大方形亭楼,为长陵所建。亭内竖有龙首龟趺石碑一块,高6米多。上题\"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文长达3500多字,是明仁宗朱高炽撰文,明初著名书法家程南云所书。在碑阴面还刻有清代乾隆皇帝写的《哀明陵十三韵》。该碑碑文作于1425年(洪熙元年),碑石却是1435年(宣德十年)才刻成的。碑文详细记录了长、永、定、思诸陵的残破情况。碑东侧是清廷修明陵的花费记录。西侧是嘉庆帝论述明代灭亡的原因。 碑亭四隅立有4根白石华表,其顶部均蹲有一只异兽,名为望天犭孔。华表和碑亭相互映衬,显得十分庄重浑厚。 在碑亭东侧,原建有行宫,为帝后前来祀陵时的更衣处,现已无存。
石雕群 陵前放置的石雕人、兽,古称石像生(石人又称翁仲)。从碑亭北的两根六角形的石柱起,至龙凤门止的千米神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24只石兽和12个石人,造型生动,雕刻精细,深为游人所喜爱。其数量之多,形体之大,雕琢之精,保存之好,是我国古代陵园中罕见的。 石兽共分6种,每种4只,均呈两立两跪状。将它们陈列于此,赋有一定含义。例如,雄狮威武,而且善战;獬豸为传说中的神兽,善辨忠奸,惯用头上的独角去顶触邪恶之人。狮子和獬豸均是象征守陵的卫士。麒麟,为传说中的\"仁兽\",表示吉祥之意。骆驼和大象,忠实善良,并能负重远行。骏马善于奔跑,可为坐骑。 石人分勋臣、文臣和武臣,各4尊,为皇帝生前的近身侍臣,均为拱手执笏的立像,威武而虔诚。 在皇陵中设置这种石像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了。主要起装饰点缀作用,以象征皇帝生前的仪威,表示皇帝死后在阴间也拥有文武百官及各种牲畜可供驱使,仍可主宰一切。
棂星门 又叫龙风门。由四根石柱构成三个门洞,门柱类似华表,柱上有云板、异兽。在三个门额枋上的中央部分,还分别饰有一颗石雕火珠,因而该门又称\"火焰牌坊\"。龙凤门西北侧,原建有行宫,是帝后祭陵时的歇息之处。
十三陵水库 坐落于神道东侧的东山口处。建于1958年,仅用半年时间修成,为北京市的中型水库之一。水库面积为150万平方米,总容量达8200万立方米,可供防洪养鱼和灌溉。拦洪大坝长627米,高29米,顶宽7米,底宽185米。大坝外侧镶嵌\"十三陵水库\"五个大字,为毛泽东所书。当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和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来工地与群众一起劳动,为广大人民造福。而且,不少外国驻京使馆人员,也曾来此参加劳动,写下了中外人民的友谊篇章。一泓碧水,波光粼粼,为陵区大增美景。
长陵 进入长陵陵门,我们即可看到两幅醒目的示意图:一是十三陵位置图,一是长陵平面图。从位置图上清楚地看出,长陵建筑在天寿山下,是十三陵的主陵,最为宏伟。在长陵的左侧建有景陵、永陵、德陵;右侧有献陵、庆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定陵、昭陵、思陵。各陵错落有致,主从分明,布局讲究,气魄宏大,从而构成了一幅帝王陵苑的壮丽画卷。 思陵,是十三陵中的末建之陵,坐落在原小红门内,规模最小也最为简陋。它是明代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年号崇祯)的陵墓。1644年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崇祯皇帝在走投无路之下,逃出紫禁城,吊死在煤山(景山),后被埋葬在他的田贵妃墓里而故名思陵。在他的墓旁有个小坟,葬着跟他一起上吊的太监王承恩。坟前有块清代乾隆皇帝为表彰其\"忠君\"而立的小石碑。 现在,我们再来观看长陵的平面图。长陵主要是由譡恩门、譡恩殿及明楼、宝城等组成。其它各陵的建筑形式均与此雷同,但建筑规模都远不及此,从而显示出长陵的尊贵地位。 长陵是明王朝第三帝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的陵墓。建于1409~1413年(永乐七年至十一年),朱棣的徐皇后(明大将徐达之女)先葬于此。朱棣于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在北征回师途中死后,便同葬该陵。长陵距今已有570多年历史。 朱棣是明代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皇帝。他为了控制北方,巩固整个国家的统一,便于永乐四年(1406)兴建紫禁城,准备从南京迁都北京,同时着手在此营造皇陵。他的这些重大措施,对防御退居漠北的元朝贵族残余势力的骚扰,维护国家的安定与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定陵 是明代第十三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 这里埋葬的还有他的两个皇后。 该陵坐落在大峪山 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主要建筑有譡恩门、譡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 朱翊钧(1563~1620),10岁登基,22岁便动工兴建陵墓,28岁时已把陵墓建成,陵成之后30年才死。他活了58岁,统治中国达48 年之久,是明代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该陵墓基选择在一处山包上,需除掉巨石方可动工营造,工程 艰巨,规模宏大,每天役使军工、民匠30000余人,连续施工约六年才建成。全国平均每户需摊派劳役六天半,共耗白银800余万两,为当时全国两年田赋收入的总和,可供1000万农民一年的口粮费用。 万历皇帝是个昏庸残暴之徒。由于沉迷酒色,27岁病倒,开始不理朝政。定陵建成后,他带领后妃、臣僚来到陵园,一时兴起,竟在\"生圹\"(地宫)里饮宴起来。
昭陵 位于定陵西侧的大峪山麓,陵园建筑面积为35000平方米,现存有完整的譡恩门、譡恩殿及其东西配殿,和方城、明楼、宝顶等。这里埋葬有明朝第十二帝穆宗朱戴篨和他的三位皇后。 穆宗,年号隆庆(1537~1572),在明朝16帝中是个平庸的皇帝,登基6个月便不愿过问政务,在位6年从未公开发表过自己的政治主张。穆宗虽不关心政务,但大臣们的建议与作法也不反对,例如历史上著名的\"隆庆议和\",就是在大臣们的支持下促成的。 隆庆议和发生于隆庆五年(1571),当时蒙古族的一个部落首领俺答,他的宠孙把汁那吉因婚事和俺答闹翻了,于是带十几人投奔明朝而来,得到明朝的热情接待与重封重赏。俺答得知此事十分感动,终于在隆庆五年(1571)与明朝议和。朝廷也重封俺答为顺义王并赐红蟒衣一套,从此汉蒙两族二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无字碑 石龟负碑,竖立于譡恩门前的碑亭内,空白无字,可能因皇帝功过难评之故。游人至此喜摸石龟,民谚道:摸摸乌龟头,一生不发愁;摸摸乌龟腚,永远不生病。
清朝和明朝哪些皇帝陵墓至今没被盗
没被盗过的清朝皇陵:
1、孝陵,清孝陵是清东陵的主体建筑。位于昌瑞山的主峰下,是清世祖顺治皇帝的陵墓。陵园前矗立着一座石牌坊,全部是由汉白玉制成的。上面浮雕着“云龙戏珠”、“双狮滚球”和各种旋子大点金彩绘饰纹,刀法精湛,气势雄伟,成为清代石雕艺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紧靠石牌坊是大红门。大红门是孝陵也是整个清东陵的门户,红墙迤俪,肃穆典雅。门前有“官员人等到此下马”的石碑。
2、福陵,福陵位于沈阳东郊的东陵公园内,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陵墓,因地处沈阳东郊,故又称东陵。为盛京三陵之一。另有努尔哈赤的后妃叶赫那拉氏、博尔济吉特氏等人葬于此处。天聪三年(1629年)选定在盛京的东北郊外营建陵墓。同年将皇太极生母叶赫那拉氏的墓从东京杨鲁山迁来此处。初建时,只称作“先汗陵”或“太祖陵”,崇德元年(1636年)定名为“福陵”,寓意大清江山福运长久。陵墓到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来在康熙和乾隆年间又续有增建。
整个陵园背靠山峦,气势宏伟,风景优美。福陵的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总面积约19.48万平方米。形制为外城内郭,由前院、方城和宝城三部分构成,自南而北渐次升高。这既不同于明朝的陵墓,也不同于清朝入关后建造的陵寝。
福陵自1929年起被代奉天省政府辟作公园,因其位于市区的东部而得名东陵,目前除方城明楼曾毁于雷火后又修复外,其余皆保存完好。陵园周边为青松古林环抱,称“天柱排青”,是盛京胜景之一。1988年,福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4年,包括福陵在内的盛京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拓展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3、昭陵,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位于沈阳(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1982年国务院公布清昭陵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泰陵,清泰陵是清世宗雍正帝及其皇后的合葬陵墓。位于距易县15公里的永宁山下,海拔382米,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占地8.47公顷,内葬世宗雍正帝、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清泰陵是清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
5、昌陵,清昌陵是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和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陵寝,位于 清西陵的泰陵之西。它的神道在泰陵圣德神功碑亭南与之相接,是唯一与清西陵主神道相接的帝陵。
6、慕陵,清慕陵即为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的陵寝 ,位于清西陵昌陵西南15公里处的龙泉峪 。慕陵在清东陵、清西陵中,规制比较特殊,基本上不遵从祖陵制度,简化了清代帝陵原有的一些规制,是清代所有帝陵中规模最小的一座,没有方城和明楼。
没被盗过的明朝皇陵: 明朝的祖陵被起义军盗过。皇陵在南京和北京,这两个地方是被清朝打下来的,清朝对文物保护得很好,所以基本上保存完好。 新中国建立以后,定陵,也就是万历的陵,被打开过,遭到了破坏。 其他的大都完整。
-清代皇陵-明代皇陵
明十三陵为什么很少被盗
中国的皇家陵墓大多数都被盗过,从汉朝陵墓到清朝的东、西陵都无一幸免,但唯独明十三陵很少被盗。
明十三陵很少出现被盗的情况主要得益于明朝及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其特殊的保护。明朝时每修建一座陵墓,都会设一队士兵看守陵墓。在明朝中期,又在陵墓的所在地昌平设昌平镇,在昌平镇驻守着上万的兵将,这样一来既起到了保护京师的作用,又加强了守卫陵墓的力量。当时镇守昌平的总兵,还在各个陵墓外设置了神宫监等官职专门用来保护陵墓。
明朝灭亡时,李自成因为急于攻击北京城,推翻明王朝,在攻打昌平镇时,仅仅烧毁了定陵中的一些建筑,并没有对十三陵进行大规模的破坏。
清朝时期,清廷对明代的陵墓也采取了保护措施,清朝在明十三陵各陵都设有陵户,起到保护明十三陵的作用。从清顺治帝到乾隆帝,还设有司香内史这个官位,专门用来看守明十三陵。
民国时期,政府将明十三陵列为了 历史 文物保护对象,专设陵警察对其进行保护。
经过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保护,明十三陵处思陵外,其他十二座陵墓均没有被盗过。
丧葬文化,是一个国家地区或者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死者为大,这一直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认知,不论贫富,都要让死者入土为安。尤其统治阶级或贵族,会为逝去的亲人准备丰厚的随葬品,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能够继续享乐。 毫不考张的说,我们国家的墓葬发展史,也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盗墓史,特别是一些帝王陵墓,基本上都逃脱不了被盗的命运。 这样看,明十三陵确是一个例外,除了1958年在郭沫若、吴晗等人强烈要求下发掘的定陵外,其他的明代皇帝的陵墓至今未被盗扰。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强有力的保护措施。
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后,将大明帝国的首都由南京迁往北京,此后明朝历代帝王(除了代宗朱祁钰)都葬在了北京昌平的天寿山麓。明代时,由于是帝王陵墓,自然会有非常高的保护措施。 根据《明史》记载,昌平的天麓山的帝王陵墓,有专门的军队守护,自然不会被盗扰。
清代取代明代之后,为了笼络汉人, 清朝政府对明代历代帝王的陵寝同样实行了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指派专门的官员保护明十三陵的安全 。百密还是有一疏,清初是十三陵中的一些后妃墓出现了被盗的情况,但是十三座帝王陵几乎未被盗掘。到了民国时期,民国政府将十三陵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派专门的警察保护十三陵。所以,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是明十三陵一直未被盗的重要原因。
其次,十三陵的地理位置
与清东陵和清西陵相比,明十三陵的地理位置更加靠近市区,自然也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由于死者为大的观念在中国人心目中烙下了深深地印记,对于偷坟掘墓者有着深深的厌恶, 所以一般人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帝王陵进行盗扰,怕引发 社会 舆论。这就是为什么孙殿英这样的“盗墓贼”,没有盗掘明帝王陵的原因。
第三,明代帝王陵复杂的结构
明十三陵的帝王陵墓,机构非常的复杂。到底有多么复杂,我们举一个 历史 。 1958年的时候,郭沫若等人之意要发掘明十三陵时,其实最先看上的是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奈何长岭规模太过宏伟,而且在考古人员当时去长陵时正好下大雪,在长陵转了两三天,也没有找到可供发掘的线索 。最后专家们几经商讨,决定先试掘朱棣的大儿子朱高炽的献陵,等积累经验再发掘长陵。后来有几经变化,才发觉的定陵。这也可以看出,明代定王陵墓的复杂,不容易盗掘,也正是这样的原因,保护了这些帝王陵。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明十三陵逃脱了 历史 上其他朝代帝王陵被盗掘的悲剧,一直保留之间,也让我们见识了明代帝王陵的宏伟。只是希望,1958年定陵的悲剧不会再次上演。
明十三陵之中的万历皇帝的定陵,笔者是亲自去探访过的,故而可以用亲身经历讲一讲明十三陵很少被盗掘的原因。
原因一,先说一下政治环境,自从位于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自明太祖朱棣开始营建以来,在大明朝二百多年的统治中,一直是禁地,而且有很多的护陵军队加以保护,尔后大明于崇祯朝亡了后过渡到清朝中间的时间段很短,没有给民间的盗墓贼留下太多的时间大范围的盗墓。而且在大清朝建立后,清政府为笼络汉人也加以多明代的皇陵进行保护。而且部分还得到了专款修缮。
原因二,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明代皇陵自身的结构和防盗措施极为到位,这些感受只有你去过清代的皇陵和明代的皇陵后,加以对比,高下立现。比如清代的皇陵,笔者我亲自去过清西陵光绪的地宫,和清东陵乾隆的地宫及慈禧的地宫,他们的地宫构造相对简单,而且地宫的入口全都统一设置在宝城琉璃影壁之下,只要顺着往下挖就肯定能找到入口(金刚墙),而且清陵的埋入深度较浅,容易进入。但明代的皇陵地宫就完全不一样了,从目前唯一发掘的定陵看,在官方背景发掘的大前提下,大张旗鼓的挖了将近一年,竟然连地宫的入口都没找到,要不是撞了大运,发现了一块指路石,估计定陵到现在也打不开,而且明代的皇陵的入口都不是固定的,不像清陵那么好找。然后就是明代皇陵明显比清代皇陵深很多,比如定陵的地下宫殿距地面竟然有27米,你想想,27米足足有9层楼那么深!故而极大的加深了挖掘的难度。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明楼很少被盗的主要原因了。为了给关注老猪的各位粉丝一个小福利,特发几张老猪亲自拍摄于十三陵定陵地宫的照片给大家共赏:)
十三陵没有被大规模盗掘,主要有四点原因。
第一,保护得力。
明十三陵在明朝时有官府保护,李自成虽然短暂进过北京,但没来得及盗墓就败走离开北京了。满族入关后,清廷为笼络汉人,对十三陵和明孝陵加以保护。官方的记载,明末清初烧过定陵和德陵的地面建筑,乾隆时期为了自己修陵,对十三陵拆大改小。但是地宫并没有盗掘过。
第二,离北京近。
当然了,郭沫若除外。
第三,十三陵比较坚固。
明十三陵宝城大、地宫深、墓道弯曲。当年“铁骨铮铮”的郭沫若在主持发掘定陵时,在已知墓道口已知的情况下,考古队还是用了一年的时间才找到地宫入口。明定陵地宫埋深近30米,相当于现在八九层楼的高度。工程量太大,盗掘很麻烦。
第四,资料缺失。
从明朝到民国,中间经历了二百多年,修筑十三陵陵寝的工匠和资料早已不在,对于盗墓者来说,盗掘十三陵要难很多。
============分割线=============
关于十三陵被盗(考古),除了定陵发掘的悲剧外。 根据资料查到的,十三陵内的妃子墓几乎全被盗。这些后妃皇子墓在小宫门内,也属于十三陵。
如明神宗郑贵妃墓,清初即被盗。
明宪宗万贵妃墓,民国被盗。
明熹宗的德陵曾于民国时期被土匪盗掘,但没成功。
明成祖东井1996年被盗。
明仁宗献陵祾恩殿石基础,2013年被盗。
北京近郊的海淀区、石景山区一带的明皇室墓,基本全部被盗。
景泰皇帝陵,香山红山口董四墓一带的嫔妃墓,北辛安一带诸王墓申府村申王墓,秀府村秀王墓等等。
所以,并不存在明皇陵没有被盗的说法。十三陵中的皇帝陵逃过一劫,还是上面总结的四点。离北京近、墓室复杂,一般的小贼盗不了,入主北京的统治者又不敢盗。
当然,郭沫若除外。
首先,明朝皇陵不是没被盗过,主要因为都是民间盗墓者,盗墓技术和规模有限,而且是偷偷摸摸,所以盗掘也有限。
其次,官方因何不加入盗墓行列呢?其实是都想来着,只是道义不允许错过了机会。李自成还没稳坐江山就盗皇陵怕被人笑话,清政府少数民族入关收编了很多明朝降将和地主,怕激起汉族地主暂时没盗皇陵。
再后来就步入近代了,可以说是明皇陵侥幸留存下来了。不过定陵也是唯一被发掘的皇陵,这也给世人打了一记耳光!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昌平,占地面积约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十三陵分别是明长陵、定陵、昭陵、永陵、献陵、庆陵、茂陵、康陵、景陵、泰陵、德陵、裕陵和思陵。明十三陵是历代帝皇墓中保存较好的,究其原因主要:
保护较好
明朝自朱棣靖难登基后,迁都北京,从此明朝之后的所有帝王,除代宗朱祁钰外都安葬在北京昌平的天寿山麓一带。从建设之初,就受到当时明朝政府的重点保护。明亡之后,满清入主,为了笼络汉人,清朝政府对明十三陵也是加以保护,除了定陵和德陵的地面建筑被毁之外,皇陵没有受到任何盗掘。
结构复杂
相对于清朝的帝陵,明十三陵地宫大多修筑较深,并且墓道相对弯曲,地宫入口不易寻找。复杂的结构,加大了盗墓的成本,使得明十三陵免于盗墓之祸。
年代久远
虽然年代久远,并不能作为防盗的一个重要因素。可是,反观同在北京附近修建的清陵,由于修筑年代较近,大部分的资料还能找到,修筑的工匠,守陵人也依然健在,因此盗掘清陵自然要比盗掘明十三陵来的要容易,这使得近代大批的盗墓者将目光锁定在清陵,而客观上减轻了对于明十三陵的盗掘。
欢迎在评论中发表不同的观点!
为何明朝皇陵没有一座被盗
确实明朝的大部分皇陵都好好的,除了定陵出于考古的需要被特批发掘。明皇陵简直就是幸运儿。
首先我们盘点一下明代皇陵有哪些,它们是由南京朱元璋的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的皇陵群组成,到目前为止,这些明代的皇陵除了崇祯的陵由于没时间建造而放入贵妃墓而被盗扰外,还有就是官方主动挖掘的万历皇帝的定陵。其他的确实都处于原装未开封的状态。
明朝皇陵一共有两处,一处是在北京的明十三陵,另外一处是位于南京附近的明皇陵,而无论是哪一个皇陵都在人多的地方,在这个地方盗墓。盗墓贼是要动脑子想一下的。在古代被捉住盗墓可是死罪,更别说是皇帝陵墓了。所以还是会很可怕的。为了人头能留下来,还是保命要紧。
其次明朝的时候,明皇陵就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且有专门的守墓人,到了清朝以后,清朝的帝王为了笼络人心,也是好好的保护明皇陵,并派重兵把守。到了乾隆时期甚至还将明皇陵修缮一下。
最后就是明朝皇陵的地宫结构非常复杂,当初考古专家为了挖朱棣的长陵,结果找了几个月都没有找到地宫入口。更别说盗墓贼了,就算盗墓贼能够进入明皇陵,耗费的时间也是消耗不起的。所以明皇陵几百年无一被盗。同时,民间还流传很多关于十三陵的传说,说地宫里有机关,这也会让很多盗墓者望而生畏。
所以到现在政府的保护措施也很到位。现在十三陵里一到节假日人多多,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不谁还敢盗呢。伟大的游客们一定会第一时间发现并举报你。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朱棣长陵被盗过吗 明十三陵为什么很少被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