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介绍赵明诚弃城而逃的历史(李清照在赵明诚死后写的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赵明诚是一个怎样的人 赵明诚为何弃城而逃
有详细介绍,这家伙出名也就是因为他老婆是李清照,是个官宦子弟没有什么为官的能力,恰逢乱世只能自认倒霉了。
赵明诚致力于金石之学,可谓幼而好之,终生不渝。他曾自谓:“余赵明诚与李清照对弈自少小喜从当世学士大夫访问前代金石刻词。”(《金石录》序) 。与李清照结婚后,赵明诚对金石学志趣更是有增无减,日趋痴迷,有“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金石录后序》) 。屏居青州与出守莱州、淄州时期,是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相濡以沫共研学问的最美满的时期,也是赵明诚金石事业最有成就的时期。
从大观二年(1108年)至宣和三年(1121年),赵明诚曾四游仰天山,三访灵岩寺,一登泰山顶。或题名,或拓片,获得了大量的碑文资料。经过多年的亲访广集,在李清照帮助下,赵明诚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这是一部继欧阳修《集古录》之后, 规模更大、更有价值的研究金石之学的专著。著录所藏金石拓本,上起三代下及隋唐五代,共2000种。《金石录》30卷。前10卷为目录,按时代顺序编排;后20卷就所见钟鼎彝器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石刻文字,加以辨证考据,对两《唐书》多作订正,是研究古代金石刻必资之书,也是必读之书。
一日,赵明诚与李清照从兄李迥外出游玩,在元宵节相国寺赏花灯时与李清照相识。赵明诚早就读过李清照的诗词,本已赞赏不已,此时一见,便产生了爱慕之意。赵明诚回去后,便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的字谜方式,委婉地向父亲谈及此事。赵挺之恍然大悟,便派人去向李清照求亲。
婚后二人感情和谐,以收集金石字画作趣。后因政治因素,赵氏亲属被迫隐居乡里,赵明诚和李清照来到青州定居下来。赵家由显贵变成了普通百姓,对他们而言,却是因祸得福。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在金石、字画和古玩上。赵氏夫妇每得一本奇书,便共同勘校,整理题签,得搭配书画器物,便仔细把玩,互相给予评价。同时,夫妇二人在饭后还时常坐在归来堂中烹茶。两人指着满屋的书籍互相拷问对方,猜中的人先饮茶。以此为乐。一次,赵明诚出外未归,李清照曾作《醉花阴》一词寄给丈夫告知自己的心情,赵明诚读后,赞叹不已。却又想胜之,便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天,最后得与词五十首,中夹杂李清照的词。叫人评鉴,友人陆德夫品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忙问是哪三句,陆德夫回答后,赵明诚不禁哑然。原来正是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由此更钦佩妻子的才学。
靖康二年三月,赵明诚因奔母丧先南下金陵,任江宁知府。这时李清照已返回青州,整理归来堂中的金石文物,准备与南下的赵明诚会和。最后经挑选装车15车,其他没带走的东西便锁在10余间
赵明诚《金石录》
屋子里。但时局变乱,她离开没多久,青州就发生了兵变,她家毁于兵祸,令人痛心。
赵明诚只做了一年的江宁知府便因为失职而罢了官。建炎三年(1129)二月,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此事被下属察觉,并做了汇报,但赵明诚似乎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也没有指示应对措施。于是下属自行布阵,以防不测。
是夜,王亦果然造反,被有所准备的下属成功击败。到天亮时,下属前去找寻赵明诚报告,却发现他早就利用绳子从城墙上逃跑了。
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不久,赵明诚又接命前往湖州上任。赵、李分别时,局势更糟。李清照也知道,夫妻分别,随时都可能遭遇兵祸。而丈夫在兵变中的懦弱也在她心中留下了阴影,于是她更担心自己保护不了如此多的物件,于是便问赵明诚,若真发生不测,那该如何是好?当时赵明诚说,若逢不测,先丢辎重,再抛弃衣物,然后依次是书册、卷轴和古器,而夫妇二人所收藏的最为珍贵的《赵氏神妙帖》不能失去,若非万不得以,只能与李清照共存亡。
1129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致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就吟诵出了《夏日绝句》。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
1129年,赵明诚病卒于建康(南京)[1] ,一段将近三十年的美满姻缘就此落幕。
赵明诚究竟是怎么死的为何说是李清照用诗词杀死了他
在两宋统治时期,情投意合,举案齐眉的夫妇数不胜数,但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夫妇,当初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两人与年少相识,共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出身也相当,在青年时期都相互仰慕对方,最终得以结婚。在结婚之后也是相亲相爱,如鱼得水。有着相同的爱好,相同的兴趣,真可谓是“天造良人,神仙眷侣”。奈何事与愿违,在宋朝野史的记载中,却说赵明诚的死与李清照有着直接的关系,事实究竟融合,让我们走进历史一探原因。
事情事件的转折发生于公元1129年,当时赵明诚刚刚调任湖州知府。身为读书人的他,在上任之初就遇到了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叛乱。当时赵明诚身为一城之主,本应该与城池共存亡,以城中百姓 安危为首要责任。但是他却做了一个十分愚蠢并可耻的决定,竟然丢下全城百姓与妻子不顾,弃城而逃,做了一个逃兵。这在李清照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在李清照心中,那个以复兴国家为己任、以救济扶贫为目标的形象轰然倒塌,取而代之却是一个胆小怕事,贪生怕死的形象。如此大的落差,使得李清照对于丈夫十分的藐视。随后当两人一同经过乌江镇时,李清照不禁想起了项羽的故事,生平第一次觉得饱读诗书的赵明诚是那般的渺小。于是写下了这股千古绝句,“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同为诗人的赵明诚,又岂会不懂其中的内涵呢?
尽管在不久之后,赵明诚就得到了让他复官的圣旨。但是他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每天内心都承受着煎熬。一方面,身为一介书生,不懂领兵作战,如今却在抗金第一线,一边需要担负守卫全程的职责,力不从心;另一方面还要面对妻子的藐视,双重的压力使得他心力憔悴,在不久之后就去世了。可见,赵明诚的死与李清照确实有着关系,与其说是李清照害死了,不如说是赵明诚气量狭小,无法面对妻子的指责,最终才导致的死亡。
宋朝金石学家赵明诚生平简介
赵明诚,字德甫(或德父),山东诸城龙都街道岔道口人,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第三子,是宋代著名的金石学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宋朝金石学家赵明诚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赵明诚简介
赵明诚字德甫,一零八一年出生,山东诸城人,其父赵挺之在宋徽宗年间做过宰相。那么赵明诚简介中是怎么介绍这一人物的呢?
赵明诚简介中提到,赵明诚是有名的金石学家,文物鉴赏 收藏 家,并且还是一位古文字的研究者。赵明诚青少年时期,跟随父亲居住在京都汴京,在太学院读书。一一零二年,还在读书的赵明诚就与宋词名家李清照结婚了。一一零七年,因其父遭蔡京诬陷而死,赵氏亲属也因此受了牵连,赵明诚夫妇回到山东青州老家居住。由贵族变为了平民百姓,但对他们夫妇来说,却是因祸得福,此时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金石,字画和古玩上。他们每当得到一本奇书,两日便共同整理题词,若是得到一件器物,他们便仔细把玩欣赏,互相给出评价。有时,夫妻二人还在饭后,一同坐在藏书楼归来堂中煮茶品茶。对他们夫妇来说,这段时间是他们一生中最浪漫,最温馨,最惬意的时光。也就是在这时,赵明诚完成了《金石录》的创作。
虽然赵明诚在金石这方面有很大的成就,但他在官场上却显得很暗淡,仕途极不平坦。他最高的官职,就是江陵知府,而且也只做了一年,就因为失职被罢官,失职的原因是他的御营统治官叛乱,虽然叛乱未成,但他却因此被革职。但此事过去没多久,他又接到上面的 命令 ,让他到潮州坐知府,但他还没有上任,就因病死在了南京,终年四十九岁。
赵明诚纳妾
赵明诚字德甫,山东诸城人。是赵挺之的第三个儿子,赵挺之在宋徽宗年间做过宰相,后因蔡京诬陷而死。赵明诚在宋神宗元丰四年也就是一零八一年出生,是著名的金石学家,还是文物鉴赏家。二十一岁时,还在读书的赵明诚就娶了宋词名家李清照为妻,夫妻感情深厚,志趣相投。那么这样一对恩爱的夫妻,又怎么会有赵明诚纳妾一说呢?
说起赵明诚纳妾的事,这不得不说当时的社会环境,在宋朝时期,男人有三妻四妾很正常,这是显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宋朝皇帝还赞成而且也鼓励大臣们,蓄养侍妾和歌妓。可想而知,赵明诚生长在那个社会,周围的环境都是如此,不纳妾也是不太可能的。但赵明诚真正纳妾,应该是在他四十一岁离开青州老家,外出做官的时候。
一一零七年,赵明诚的父亲死后,他也受到牵连,因此他和李清照回到青州老家,此时赵明诚就是一个平民百姓,想纳妾也没那个资本,那时他与李清照恩爱如新婚,夫妻二人以收藏文物,字画,金石为乐,家里有一点钱也都买这些东西了。但等到赵明诚出任莱州知州后,纳妾便顺理成章了。因为,此刻李清照有那么几年不在身边,虽然后来夫妻又团聚,但毕竟此时的李清照已经三十多岁了,两人的感情也出现了一些间隙,从李清照的诗词《凤凰台上忆吹箫》中,也能够看出赵明诚纳妾的一些事。
虽然 历史 上对赵明诚纳的妾室没有详细的介绍,但从相关资料上还是可以看出赵明诚纳妾是确有其事的。
赵明诚是一个怎样的人
当有人问赵明诚是一个怎样的人的时候,人们想到的可能不是一位金石学家,也不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很多人认为他一直不顺利和他本身的性格以及人品有着关系,那么赵明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关于赵明诚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首先他这个人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高干子弟。至于他是否纨绔不堪历史上还没有确切的说法。他的父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在朝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之后又成为丞相,所以说他的出身是非常不错的。在他和李清照结婚之后,人们常说二人表现的十分的恩爱,但是有些时候恩爱却只是表面的现象,他在任期间竟然因为害怕失去性命而擅离职守,丢下老婆独自一任逃跑,可见其实赵明诚是一个十分懦弱的人。
另外赵明诚虽然不至于是一个声色犬马的人,可是也是一个不分轻重不懂得顾全大局的人。在他弃城逃跑之后再一次上任的时候,因为随时会发生兵变而且环境十分的混乱,而之前丈夫的懦弱、不负责任已经让李清照有了阴影,于是在即将分开的时候她问丈夫如果真的发生了意外怎么办,当时赵明诚回答如果情况不妙则将多余的身外之物全部抛弃,只有他们收藏的珍贵书帖一定要与李清照同在。这句话居然将自己的妻子和书帖放在了一个位置之上,李清照对他失望也是人之常情了。
猜你喜欢:
1. [宋朝名人]李清照的丈夫是谁
2. 茶的历史故事四篇
3. 李清照历史资料
4. 古代那些被“热死”的名人
5. 赵明诚是怎么死的
为何有人说赵明诚是被李清照给气死的背后真相是怎样的
历史上的才女的确很多,但是当人们说起女词人时,我想大多数人和我一样第一反应是李清照,李清照作为婉约派的代表词人,素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称呼,对于李清照的认知,个人非常欣赏她的思想,开明又前卫且又不失古代女子的优雅大方,当然她也是在那个封建古代没有裹脚的女子,这点就足以看出来她的个性开明,而且在男女情爱方面并没有服从当时的“媒妁之言”,而是大胆追求心中所爱之人,这一点也不难看出李清照的个性,并不会因社会的主流而倾倒。
赵明诚与李清照皆是书香门第之家,赵明诚自幼对金石有所研究,生平著作也是非常多,但是没有李清照出名罢了。不过说起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两人的爱情完全是一场花灯出游的邂逅,正是这个时候赵明诚和李清照的心中互相埋下情种,18岁的李清照嫁给了21岁的赵明诚,婚后两人生活非常甜蜜,两人志趣相合,相濡以沫,也许造化弄人,李清照的甜蜜幸福生活也只是停步于赵明诚遭受诬陷被贬官之时,夫妻二人相隔一方。
有关于赵明诚的死亡传言指向于李清照,在我看来有些笑话,相传赵明诚是因为李清照的一首诗,《夏日绝句》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短短四句而抑郁,当时赵明诚看到李清照所写的诗句顿感羞愧,为什么羞愧呢?这就要说起江宁城兵变,负责人的赵明诚弃城而逃,此时的李清照的心理是鄙视赵明诚,鄙视他的胆怯懦弱。所以也就有了李清照的讽喻诗,主要是讽刺朝廷的逃跑方案,恰恰赵明诚也做过雷同的事情,所以就有人相传赵明诚是因李清照的五绝而抑郁而死。
以上传言我个人觉得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我看来赵明诚的死因并不是传言所说的羞愧抑郁而死,尽管可能是此种原因,但我也觉得是其中的次要原因,在我看来赵明诚的真实死因更多的在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一直处于逃亡的形势,逃亡路途颠簸外加与李清照的分离,心理压力过大,从而使他心力交猝,所以就会出现郁郁寡欢的现象,因而不久病逝于世。关于赵明诚的死因我们后代也无人知晓当时的真实原因,以上言论也仅仅是分析,不知道各位怎么认为?
本是千古第一才女结婚没几年却被丈夫抛弃晚年
本是千古第一才女,结婚没几年却被丈夫抛弃,晚年孤独含恨而终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她凭借自己独特的才华,成为诗词婉约派的创建者,一代才女,名流千古。在古代的历史长河中,能留名于后世的女子少之又少,于是,很多人便会好奇李清照的个人婚姻生活,这也不能怪大家太八卦。毕竟,像李清照这样的佳人在古代的知名度也相当于现代的明星大腕了,相信当时的社会也会对她的私生活比较关注吧。
李清照的婚姻在文史中并没有过多的提及,只是交代她的丈夫是赵明诚,两人男才女貌,夫唱妇随,很是幸福。可是,这是李清照婚姻的真实情况吗?其实,我们可以从当年的社会背景和两人的社会关系中一探究竟。
李清照出生在公元1084年,而等待这个才女的将是宋朝政治格局的跌宕起伏。李清照长大后正值宋朝王安石变法告终,因宋神宗的去世,变法随即停止。这时候,反对变法的保守派逐渐恢复实力,开始打击红极一时的变法派,最终,两派的政治斗争把朝廷搅拌的乌烟瘴气。
然而,李清照的未来夫君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就是变法派的一员,赵挺之在变法派得势时,为了在朝廷能有一席之地曾经极力的鞍前马后为变法派效劳,并曾为了拥护变法,组织人弹劾过苏轼、黄庭坚等保守派。而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却是保守派的成员,其实在当时,两派已经结怨过甚,这里有个小故事就足以说明。
赵挺之的连襟陈师道因为中途没落、家境贫寒,正赶上冬季天降大雪,一家人都无钱买裘衣用来避寒,于是,陈师道的妻子就去向当官的赵挺之借钱。可是,当赵挺之伸出援助之手时,却被保守派的陈师道拒绝,而陈师道不久便因寒病死。可见,当时两派已经是“水火不容”了,可奇怪的事,本为两派的赵家和李家却成了亲。
保守派的李格非把自己的女儿李清照嫁给了变法派的赵挺之儿子赵明诚为妻,这其中到底有着什么缘由呢?
原来,在李清照15岁的时候,她的诗作在当时就已经非常有名了,而赵明诚一直对李清照有仰慕之心。据说,在一次元宵节赏灯时,两人相遇便心生情愫。于是,赵明诚便向父亲吐露心意,赵家便向李家提亲,之后,二人顺利结为夫妇。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
听起来这是一段多么美好的因缘,而现实总是很残酷的,两人的婚姻中其实夹杂着很多的政治色彩。
两人结婚之前,宋哲宗去世,宋徽宗继位。向太后垂帘后录用韩忠彦为宰相,而韩忠彦却是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的好兄弟。李家曾经对韩家有恩,两家有世代之交,而此时的变法派已经失势,保守派重新掌握政权。苏轼等人重新返回朝廷当政,而曾经弹劾过苏轼等人的赵挺之的处境则非常危险,这时能得到李格非的帮助无疑是保全赵家最好的办法。
于是,这才有了赵明诚和李清照的这个婚姻。
这种政治婚姻无论在当代还是在古代都不会有太好的结果,而赵家父子却正是为了政治前途而不惜牺牲一切的人。公元1102年,宋徽宗重新拾起变法,宋朝的天又要变了。变法派重新当政,赵挺之自然也跟着重新得势,并在变法派主要人物蔡京手下当职,很快变成打击保守派的刽子手,官运亨通,一路升至尚书左丞。他的儿子自然也跟着升天,出任鸿胪少卿。
而身为保守派的李格非一家也深受牵连,辛巳,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更可气的是,赵明诚依仗“元祐奸党”的幌子把李清照赶回了老家。
原来,这是因为赵明诚和李清照结婚后,因为,夫家和娘家属于两派,随着政治时局的变动,两人的婚姻也被拆分的七零八碎。而赵明诚在后期,已经对李清照没有了感情,经常的寻花问柳。此时,正值朝廷有令,于是,就把李清照赶回了娘家,这样自己就可以随意的养小妾,喝花酒了。
虽然后期,宋徽宗撤销了禁令。可是,当李清照回到家中,看到丈夫赵明诚的生活状态时,已经完全相信自己的婚姻已经到了尽头。才女出身的李清照无法忍受丈夫赵明诚私生活的混乱,更不想把自己搅到争宠吃醋的生活之中。在后期,赵明诚因叛军一事,弃城而逃的举动,更让李清照认清了他的真面目。虽然,后期两人并没有离婚,但是,他们之间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
李清照虽然是一代才女,可是,生活在古代的女子对自己的婚姻也没有绝对的选择权,李清照也不得不成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绍兴十三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越十余年,约在绍兴二十五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赵明诚弃城而逃的历史 李清照在赵明诚死后写的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