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介绍刘邦明为何不立戚夫人为皇后(刘邦那么偏爱戚夫人为什么不让戚夫人当皇后呢)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刘邦为什么不立戚夫人为后刘邦想过立戚夫人为后吗
首先是戚夫人在处事能力上比不过吕雉,其次是吕雉多年经营背后实力雄厚,最重要的是吕雉和刘邦多年的夫妻情分,这些让刘邦都无法撼动吕雉的位子。刘邦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君王,在登基之后宠爱妾室戚夫人,在刘邦去世之后,夫人吕雉将他的妾室戚夫人百般折磨,制成了历史上有名的人彘事件。
虽然刘邦宠爱戚夫人,但是却没有立戚夫人为皇后,主要是因为戚夫人和吕雉相比在处事能力上太差,吕雉处事周全。在嫁给刘邦之后便一直负责所有的善后事宜,这大大的锻炼了吕雉的能力,而戚夫人只是一个花骨朵一样的女子,所想的都是一些寻常女子的撒泼耍痴的手段,平时也只会争风吃醋,这点刘邦非常清楚戚夫人不适合做皇后。
其次是吕雉和刘邦成亲多年,对刘邦身边的所有事情都非常清楚,和刘邦那些共同奋斗的重臣也都有非常良好的关系。而且在刘邦身边多年,吕雉也收服了一大批的人心,这些力量都是吕雉坚实的后盾,让刘邦也不敢小觑,何况吕雉的儿子还是当时的太子,如果废弃吕雉,那势必也会影响到朝政。
最重要的是刘邦和吕雉毕竟是结发夫妻,虽然刘邦后来有了新欢,但是两个人的夫妻情分还在。毕竟吕雉陪着刘邦一路颠沛流离的走过来,还为他生下了两个孩子,在刘邦对外领兵打仗的时候,是吕雉在家里照顾老小,让刘邦没有后顾之忧,所以综合以上的种种,吕雉都稳稳的坐在了皇后的位置上,没有动摇。
刘邦那么偏爱戚夫人为什么不让戚夫人当皇后
刘邦在认识戚夫人前是吕后陪他四处征战换来这个天下的,戚夫人是刘邦在山东馆陶打仗落脚休息时认识的,当时戚夫人家里穷的是叮当响,刘邦看不下去,就帮了戚夫人一把,谁知后来两人日久生情,就走到了一块。
戚夫人的舞很美,每次刘邦不开心了或者是有心事了都会去找戚夫人,戚夫人自然也会献上一舞哄刘邦开心,戚夫人给刘邦生了一个儿子,曾经刘邦还想一度废了太子,立他们的儿子为太子,可是无奈吕后的权利也不容小觑,吕后早已经为她自己的而子谋划好了一切,就算刘邦再怎么宠爱戚夫人,也不会让她欺负到自己头上。
至于刘邦都想让戚夫人的儿子当太子却唯独不想让她当皇后的原因我认为应该是下面几点原因吧,第一,戚夫人出身寒苦,又是一个弱女子,没有吕后那般有勇有谋,担不起一国之母的风范,第二,就是毕竟吕后是跟他一起征战出来的,这个天下也有吕后的一少部分功劳。第三,因为刘邦不想让戚夫人卷入后宫的争斗中去,他喜欢的是哪个能歌善舞温柔的戚夫人,一旦当了皇后,不仅会利欲熏心,关键是他怕到时候戚夫人会变成第二个吕后。
就算刘邦再怎么疼爱戚夫人,朝野上下也都是长着眼睛的,吕后的势力也不会让刘邦胡作非为,所以最终种种因素表明,刘邦是不会让戚夫人当皇后的。
刘邦为什么不立戚夫人为皇后而立吕后为何说他考虑得很深远
首先是因为戚夫人根本就没有资格当皇后,虽说吕雉这个女人心比较狠,但是她可是刘邦的发妻,可以说在刘邦还没发达的时候,她就跟着刘邦,然后陪着刘邦过了无数个苦日子。并且在刘邦慢慢的坐大时候,她也作为贤内助,帮助处理了刘邦做了很多事情,所以可以说没有吕雉,就没有刘邦的今天。
其次要知道朝中的大臣大部分都是向着吕雉的,可以说这个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刘邦一意孤行把戚夫人立为皇后,那必然会引发朝政的动乱,不说所有的大臣会直接叛乱,最起码有一些亲近吕雉的将军肯定会自立山头,这个局面对于刘邦来说,他不能接受,所以他不可能会立戚夫人为皇后,再说了刘邦这么聪明的人肯定能看到这一点。
此外是因为吕雉的儿子是当朝的太子,可以说是铁板钉钉的下一任皇帝的接班人。假设刘邦改立戚夫人废了吕雉,那必然会引起朝中群臣的猜忌,大臣们会猜是不是皇帝有改立太子的想法,毕竟你现在连皇后都废了,那太子废不废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一旦太子被废,下一任太子的选择将会把刘邦推上风口浪尖,如果他迟迟不发话,那么他剩下的那几个儿子肯定会在背后使一些幺蛾子,毕竟大家都想当皇帝,而且一旦汉朝陷入到这种局面,那一切都乱套了,甚至刚刚稳定下来的天下也会变得动乱起来。
刘邦精明一世为何生前不给戚夫人安排后路呢
清代诗人田雯曾作诗感叹戚夫人:谁教玉体两横陈,粉黛香消马上尘。 刘项看来称敌手,虞夫人后戚夫人。——《咏古》
译文:戚夫人是刘邦的爱妃,虞姬是项羽的爱妾,无论是兵败的项羽,还是成功的刘邦,他们都没有保护好自己心爱的女人,刘、项两家看来是打了个平手。
戚夫人与刘邦剧照
从清代诗人田雯的《咏古》中可以看出,田雯是在讽刺刘邦,他认为项羽兵败没有选择,只能让虞姬死,而刘邦是胜利者却没有保护好戚姬,所以刘邦应当为戚夫人的死负直接责任,那么田雯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刘邦晚年,在他的后宫中发生了一场残酷的夺嫡之争,最后以吕后的完胜和戚夫人的完败而告终。刘邦生前已经预料到戚夫人母子的结局,并派周昌保护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但是却没有给戚夫人安排后路,最终导致戚夫人被虐杀。
刘邦生前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不惜任何代价,铲除异姓诸侯王,还搞了个白马盟誓,非刘姓不能为王。后来吕后封诸吕时,遭到大臣们的反对,所以说刘邦为了保护自己的江山不落入他人之手,确实下了不少功夫,但是他却在保护戚夫人上做得不够,至少没有努力过。
如果刘邦给戚夫人预留一道诏书,在危急关头,戚夫人可以拿出刘邦的遗诏为自己保命,但是刘邦却没有这么做,那么刘邦为什么不给戚夫人安排后路呢?首先要从夺储之争说起。
吕后剧照
汉二年四月,刘邦彭城之战战败后,仓皇而逃,来到戚家村,刘邦感觉很累,于是坐下休息。不一会儿,刘邦听见远处传来马蹄声,是项羽的追兵。
在危急关头,刘邦看到一户人家院子里有一对父女,刘邦走上前去,告诉父女二人,他被人追杀,姑娘好心将他收留,并让刘邦躲进枯井里。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刘邦脱离了危险,刘邦为了报答父女二人的救命之恩,透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并娶了这位姑娘,她就是后来的戚夫人。
汉二年六月,刘邦此时只有两个儿子,即庶长子刘肥和嫡长子刘盈,刘邦在只有两个儿子的情况下匆忙立了刘盈为太子,此时刘盈只有五岁。
随着刘盈一天天长大,刘邦觉得刘盈仁弱,不能担当大任,在这期间戚夫人为刘邦生下一子,取名刘如意。有了刘如意以后,刘邦越发觉得刘盈没担当,慢慢地就有了废太子的想法。
刘邦东征之时,吕后留守关中,而戚夫人常常跟随刘邦出征,日夜在刘邦面前哭泣,要求刘邦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自此戚夫人公然走上挑战皇后之位的道路,而且也得到了刘邦的支持。
当刘邦提出废立太子之后,遭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太子是国家的根基,根基动摇了便会迎来动乱,尤其是叔孙通,他以死相谏,刘邦无奈之下只好跟大臣们说:“我是开玩笑的,你们别当真”。
在封建社会废长立幼是关联到国家的大事,选立容易,废黜艰难,选立太子时,大臣多半不干涉,但是想要废黜,除非太子犯下大罪。如果刘邦不那么匆忙的立太子刘盈,而是等到对孩子有所了解以后再做决定,那么立刘如意相对而言要容易得多。
刘邦精明一世为何生前不给戚夫人留条后路呢
戚夫人属于后者,她的性格注定了她的结局,纵然刘邦给她留很多条路,她也不会去走,除非她的儿子刘如意当上皇帝,她成为皇太后。即便如此,她们母子的位置能否坐稳,还是一个未知数。
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不久戚夫人被吕后囚禁于长安永巷。之后戚夫人每天只做两件事情,一是舂米做杂物,另一就是唱歌: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幕,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吕后听后怒不可竭,心想,我只是让你受受苦而已,没想到你却如此矜贵,看来你真是让哪个死鬼刘邦给宠坏了。想到此,吕后新仇旧恨全部涌上心头。另外,吕后恍然大悟,你不是想让你的儿子来搭救吗?那好,我成全你。
结果,吕后派人将在赵国为王的刘如果裹挟回京城毒死,戚夫人则被砍去手脚、挖眼削鼻、灼耳哑嗓,然后扔入厕所,任其自灭。
那么,刘邦真的没有给戚夫人留条后路吗?其实并不是,不仅留了,而且不止一条,只是戚夫人没有领悟,或是不愿意去走。
公元前196年,英布叛变,刘邦亲征。结果战胜英布,刘邦再次中箭负伤,由于伤口为之前被项羽射中的部位,所以刘邦的生命进入倒计时。
回京后,刘邦似乎还念念不忘改立太子之事,戚夫人则一如既往、不厌其烦地在耳边纠缠着。然而,在一次大宴群臣的时候,刘邦发现太子刘盈背后拱手而立着四位仙风道骨的老者。
刘邦呼之近前,四位老者自报家门。原来他们便是久负盛名的博士“商山四皓”。刘邦曾数次请四位高人下山,均被破了钉子,如今他们却心甘情愿来辅佐刘盈。所以刘邦转身对戚夫人说:太子羽翼丰满,地位动摇不得,以后吕后就是你的主人了。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刘邦明为何不立戚夫人为皇后 刘邦那么偏爱戚夫人为什么不让戚夫人当皇后呢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